油脂改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脂改性主要包括分提、氢化及酯交换3种方法。主要对这3种油脂改性技术的起源、分类、各自的优劣性以及目前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这3种改性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认为:由于干法分提是物理改性过程,生产中无反式脂肪酸生成、无催化剂污染,因而其应用前景广阔;而针对油脂氢化过程的反式脂肪酸问题,今后将重点开发具有高活性、低反式脂肪酸、低消耗的催化剂体系;随着酶技术的不断发展,酯交换技术将是今后油脂工业中优化食用油脂结构与性能的有利工具和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既是油脂质量标准中规定检测的指标又是油脂的卫生标准规定检测的指标。由于流通过程中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单位的不统一,造成评价过程中的困惑。本文对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单位换算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综述了花生经过不同方式的处理后挥发性气味成分研究的进展,阐述了烘烤花生。微波花生,研磨花生酱以及压榨花生油香味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其组成,借鉴电子鼻法分析测定出上述花生制品中香气的主要成分是吡嗪类物质,为进一步建立判定方法奠定基础。
芝麻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在芝麻香油制油过程中受高温影响而被破坏或者变性。本课题是研究低温条件下提取芝麻油脂的同时得到芝麻蛋白粕,使油料芝麻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是采用亚临界萃取技术,用液化丁烷对芝麻冷榨饼进行浸出,提取芝麻油脂。得到优质的芝麻粕。试验证明影响浸出的关键因素是浸出次数,其他因素依次是浸出时间、浸出料溶比和浸出温度。冷榨芝麻饼采用四次浸出可以达到提取油脂的目的,芝麻冷榨饼中的蛋白不变性。
对某浸出油厂溶耗偏高的原因进行了现场分析,发现在蒸脱机蒸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由其引起的隐性溶剂消耗往往是导致浸出生产溶耗过高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该厂蒸脱机关键部位实施合理改造,改善了蒸脱效果,消除了引起隐性溶耗的原因,使溶剂消耗得到明显降低。
本文研究了芝麻加工过程中的烘焙工序对芝麻油理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芝麻油的酸值随着芝麻烘焙温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210℃烘焙20min时其酸值为3.6(KOH)/(mg/g),芝麻油的过氧化值随着芝麻烘焙温度的提高而上升。在150~230℃温度范围进行烘焙对芝麻油脂组分和油脂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烘焙温度对芝麻油的风味有显著的影响。210℃烘焙15~20 min时芝麻的风味得分最高。当芝麻烘焙温度高于
本文对国内6家菜籽油生产厂家进行取样,选取酸值、过氧化值、磷含量、色泽、生育酚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和反式酸含量这几类对菜籽油品质影响较大的微量物质,对其进行分析测定,以期得到菜籽油精炼各工序中这些微量物质的变化规律,为菜籽油的适度精炼提供依据。
研究大豆油在170、1190和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4和6h,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羰基值、维生素E、氧化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氧化裂变程度越大,品质指标变化先后顺序为:p-茴香胺值>羰基值>酸值>氧化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过氧化值。210℃煎炸6h,大豆油p-茴香胺值从原油0.36分别上升到175.8,羰基值达61.53meq/kg,维生素
以Villavecchia反应原理为基础,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分光光度定量测定芝麻油纯度的方法。415nm和520nm处吸光度与芝麻油的量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0~0.0249芝麻油,r≥0.9997。利用415nm和520nm双波长相互验证定量分析,增强了定量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0~8.65×10-5)。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双波长测定结果芝麻油含量都高于95%时可认为是纯芝麻油。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花生油中TFA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确定试验仪器,试验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可靠检测出花生油中TFA的含量,同时介绍了影响分离效果的几大因素。
我国特种食用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本文对有利于缓解我国油脂短缺的品种及尚待大力开发的品种进行了阐述;对具有特殊医药保健价值的珍稀品种从脂肪酸分类角度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涉及食用油资源品种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