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进食心理风险因素、理论、机制--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节食,有的人则不能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因不良饮食行为而产生的肥胖、饮食失调及继发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也给社会卫生系统带来巨额的经济负担。近 3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餐食品和静坐生活方式的增多,使人们的饮食失调问题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本报告围绕追寻十余年的系列问题探秘进食心理。饮食失调如何产生?其风险因素是什么?有无文化差异?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节食,有的则不能?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设计,行为、眼动、ERP、fMRI等多取向多方法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饮食失调症状的个体生理及社会文化风险因素、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大脑激活模式和静息态特征。阐述了节食理论从设定点模型、饮食边界模型到目标矛盾模型的拓展,对成功节食心理机制的探讨及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CFDA第一批医疗器械试验抽检结果,介绍了医疗器械相关规定的文件,分析了医疗器械伦理审查解析,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的伦理审查。
会议
儒家和自由主义者都关心人道之大,关心政治,但儒家、儒学和所谓的自由主义并不矛盾,至少与理解的孔子和自由主义并不矛盾。儒学的要义是什么?《乐记》说的“礼乐刑政”
会议
"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而且深具认识论意味.因此,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是考察儒学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抑或说,研究儒学与科学的
会议
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led trial,IIT)是指由研究者申请发起的一个或一系列临床研究.在此类研究中研究者既是发起者、也是实施者.与临床试验相比、
会议
"责任伦理"概念最初由德国著名哲学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而责任伦理学的兴起则源于德国学者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1903年一1993年)于1979年出版的
会议
朱子之前的仁论有三种进路,分别是从情上说仁、从心上说仁和从性上说仁.在《仁说》中,朱子从德上说仁,综合了历代的仁论.在其中,朱子特别针对二程门人离爱言仁的两
会议
"内圣外王"虽然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但后来因其精神在儒家得以充分展现,所以成为了儒家所宗奉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从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会议
人与儒家到底是何种关系?人在儒家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要合理地说明这一问题必须建立在对儒家健全地认识之上。事实上始终存在两种儒家:作为“在”的儒家和作为“在
会议
近代以来,契约观念已成为证成自由的制度基石,儒家要发展现代自由有必要对契约观念做出儒学的解读.汉语"契约"概念体现着自愿平等、责权对价的一般特质,但同时契约
会议
一个学说或思潮能够对一个地区或国家造成深刻且长远的影响,并非横空而有或是一人所可一蹴而就之事,其背后必蕴含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以及种种推动着其发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