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观物取象”内涵重探

来源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审美思维方式,"观物取象"观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价值。近代以来,由于神话世界观的脱落,自然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想的引进和传播,以及现代学人对西方近代本体论哲学体系及其研究方法的挪用,造成对"观物取象"初始内涵的种种遮蔽或曲解。本文指出:第一,"观"首先一个神学概念,"观"的对象、主体、内容均有特定的礼仪和宗教内涵;第二,"物"非指"万物",而是与《周易·系辞》"精气为物"思想相关,有"物谓鬼神"之义,万物运转是鬼神之显像;第三,结合殷周时期的出土文献、文物和《周易·系辞》"制器尚象"之"器象",指出"器"特指青铜彝器,"象"特指神物形象,提出"神道存乎器象"之观点,为"观物取象"的初始内涵提供佐证。
其他文献
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共同演进过程中,"信仰"从被个别的想象主体后验地意志设定和情感虚构,架构成为一种虚假而"可爱"的意识形态,进而转化成为先验形态的普遍群体的价值形态和实践行为的绝对标准,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运动轨迹和宰制了无数主体的精神活动与生活行为.信仰在赋予生活世界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导致无数的历史悲剧和人生灾难.信仰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宗教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等,它们尽管在外延上有所差异,但
"反本质主义"的理论看似新锐赋有见地,并且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打破了以往的那种一元论,僵化的知识生产模式.然而,在"反本质主义"这个词的背后却仍然是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它也企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本质.又由于"反本质主义"刻意求新从而忽视了理论的批判功能,以致走向了媚俗.
随着社会历史及文化的变迁,青年群体研究的文化阐释视角应运而生.通过追索青年研究的历史脉络和现状分析,勘察出青年文化主体性研究处于边缘位置,青年研究的文化阐释多处于西方理论的套嵌研究中,国内的青年亚文化研究成为介入青年研究的主要方式,真正的青年文化研究在整体青年研究中严重比例失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青年群体文化研究元问题追问越加迫切,剖析整体解析现状背后的缘由,为青年群体的文化研究提供一条学理
东坡西湖是一种长期存在而缺乏命名的文化实存,这一称名可能解蔽经由苏轼与西湖相互书写而成的历史文化现象.西湖为苏轼提供了诗意栖居的江山之助,而苏轼之于西湖的生存书写亦成就了西湖的盛名.其中,苏轼有关许、杭、颍、惠等西湖的诗文书写,构成了东坡西湖的意象谱系;苏轼在徐、杭、颍、惠等地抗洪、渫井、浚湖的行为书写,构成了东坡西湖的理水德迹.
哈斯宝节译《红楼梦》时,在第二十回回评中明确申明自己师法金圣叹。虽然在他的回批中有直接抄引金圣叹的文字,但就其《新译红楼梦》的序、读法、回评整体而言,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他对金圣叹评点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学界亦已有两篇专文讨论哈斯宝与金圣叹的叙事思想。除此,哈斯宝到底在何种层面学习了金圣叹,在此种学习的基础上,哈斯宝的评点思想与金圣叹的有何异同,类似此类的整体性研究尚有待开掘。
会议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媒体日益渗透到当代日常生活之中,开启了一个全民数字化阅读的"读网"时代。面对这一变化,论文首先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对"读网"这一文化现象作初步诊断,明确指出其特点和问题。数字媒体为快速阅读带来极大便利,并改变着读者的感知方式和思维习惯;而碎片化和遗忘则是"读网"的两大弊端,互联网的强大搜索引擎日益使记忆沦为不必要。如何看待这些文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科学技术时所持的历史
会议
学界通常认为,中国的诗学文论传统是表现传统,具有重情重意的倾向。这一传统集中体现在"诗言志","诗缘情"的命题中。这一提法虽然不错,但对于它的过分或笼统的强调,却可能会掩盖中国古代文论中对于"物"的重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梳理便会发现,中国古代文论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观物"、"感物"和"体物"的传统,而中国古代的体物说也存在着丰富的层次。
会议
在当代文艺理论领域,"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话语场。中外学者关于"审美意识形态"题旨的著述,构成了互相交叠的三重语境:美国耶鲁解构论语境(保罗·德曼)、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语境(特里·伊格尔顿)和中国辩证论语境(童庆炳)。本文主要涉及四个维度:一、保罗·德曼的《审美意识形态》要旨;二、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特质;三、童庆炳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四、三重交叠语境:审美意识形态范式及理论启迪。全
普京执政以来树立"新俄罗斯思想"的文化核心理念,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文艺外交政策,力图依托全球网络化媒体和国际传播平台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索契冬奥会开闭幕式作为普京新任期文艺外交政策的经典案例,以"俄罗斯梦想"为核心主题,采取了追忆帝国辉煌历史的叙事策略,以民族文艺经典为美学形态,彰显俄罗斯实现国家复兴的勃勃雄心,体现了当前俄罗斯文艺外交政策和国家形象塑造战略的
会议
本文将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接受、变异和所遇到的问题为例,试图指出西方文艺理论在被引入中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扰。作者认为,文艺理论的引进和介绍,立足点更应该放在国内的文化语境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难题,借用他人的视角和方法论来分析我们的文艺作品,透视我们的文学现象。国外的理论和批评思潮,也不应该被当做一个现成的模板,直接被套用到国内的文艺作品上,因为国外的理论也不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