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cro-CT的人胫腓骨远端结构研究

来源 :2016年第六届中国数字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t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Micro-CT 建立人胫腓骨远端的数据模型,观察并分析其骨皮质和松质骨小梁的分布变化特点。方法 对七例人胫腓骨远端标本进行Micro-CT 扫描,经后处理分别重建出胫腓骨远端立体结构、骨皮质以及松质骨小梁的形态模型。观察分析皮质骨和松质骨小梁的分布及变化特点,将皮质划分为7 个区域,得出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前侧偏内区、胫骨内侧区、胫骨后侧偏内区、胫骨后侧偏外区、胫骨外侧区和腓骨区;将松质骨小梁划分为9 个区域,得出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前侧偏内区、胫骨内侧区、胫骨后侧偏外区、胫骨后侧偏外区、胫骨外侧区、腓骨区、胫骨近关节面区和胫骨腔中央区,分别通过测量皮质厚度和骨小梁结构参数来进行研究。结果 借助Micro-CT,建立出人胫腓骨远端的数据资料,并能够重建出解剖模型、胫腓骨远端骨皮质以及骨松质小梁的三维图像。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后,三例标本均可表现出相同位置的加强或减弱。测量参数进一步经统计描述和统计比较后得出: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内侧区、胫骨后侧偏外区和腓骨区的皮质厚度相较其他区存在统计学差异;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内侧区、胫骨近关节面区的骨小梁结构参数相较其他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人胫腓骨远端骨皮质的相对加强区为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内侧区、胫骨后侧偏外区和腓骨区;骨松质小梁的相对加强区为胫骨前侧偏外区、胫骨内侧区、胫骨近关节面区。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 研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内骨折块的形成机制,为预防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发生、减少神经功能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胸腰椎(T11-L3)的三维非线
会议
  目的 通过健康成年人枕骨髁三维CT 测量结果,在尸体标本上行枕骨髁螺钉置入,操作后行三维CT 重建,了解枕骨髁螺钉与周围组织如椎动脉、脊髓及舌下神经孔等的解剖关系,评
  目的:前瞻性比较经Quadrant 通道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un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uni-PS)和传统后路双侧椎弓根固定(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i-PS)治
会议
  目的:建立锁骨数字化三维可视模型,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锁骨标本20 具,左侧10 具,右侧10 具,进行层厚0.6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