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土壤侵蚀链各垂直带水沙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 :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多坡段组合模型代表黄土高原典型坡沟系统的各垂直分带,运用人工模拟降雨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坡沟系统土壤侵蚀链内各种侵蚀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产沙过程呈现出多峰特点.雨强29.7mm/h时主要以面蚀为主,产沙起伏3次.雨强60.5mm/h时以面蚀与细沟蚀为主,伴有崩塌、滑塌等重力侵蚀过程.90.2mm/h时细沟发育充分,25°坡段细沟发育较多并出现浅沟现象,35°坡崩塌、滑塌剧烈.位置愈低的坡段产流量愈大,单位面积和时间的产流量按坡段排列为:谷坡>梁峁坡下部>梁峁坡中部>梁峁坡上部.由于上坡来水的作用,梁峁坡的产沙量增大了20.2%~63.5%,谷坡的产沙量增大了42.9%~74.5%.有效控制上坡米水量和各坡段的产流量,坡面侵蚀产沙将会大幅度减少.
其他文献
利用小浪底水库实体模型,围绕黄河三次调水调沙过程中控制指标、异重流排沙临界水沙条件、库尾淤积形态调整的临界冲刷流量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黄河调水调沙的
会议
安置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安置地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的生产力、一定的生活水平、环境质量和社会条件下,安置地区所能安置的人口数量.结合现阶
会议
综合性流域管理从广义上讲就是要将流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即把流域内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看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统一体,在认真
会议
根据黄河上游兰州站1934~2003年和其他站1955~2003年天然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径流量主要来自于吉迈至兰州的干流区间,其中吉
会议
采用1986~2002年的航空照片对关渡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变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茫茫咸草和芦苇占主体的草泽地,已经变成了被水笔仔所主导的林泽地.水笔仔
会议
流域的上游地区,在上临界佛汝德数的水力条件下,坡面流含沙量的变化范围非常大.在宽浅地表径流的试验研究中,泥沙按照逐步控制方式添加到地表径流中,并且通过测量来确定颗粒
会议
本文叙述了在地方、行政区及中央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的旨在解决与灌溉和公园环境用水分配有关问题的对话的结果.这种公开的交流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互相理解.
本文针对现有水资源配置理论的缺陷,根据福利经济学、水资源价值和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提出了水资源净福利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水权转让机制、利益补偿
会议
作为治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水文信息服务是黄河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重要参谋,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运行调度的主要依据.随着Intemet技术的迅速使用,
会议
在我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中,少将李贞是唯一的女性。李贞一生有过三次不平凡的婚姻,每一次婚姻都与革命事业紧紧联在一起。被休的童养媳1908年12月23日,李贞生于湖南浏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