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解《範》,漢宋交融--黃道周《洪範明義》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范》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源头,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纲领性文献,因此,历代关於《洪范》的专门注解也非常多,黄道周的《洪范明义》就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部.介绍了黄道周对于《洪范》文本的订正,阐述了《洪范》与河图、洛书、《周易》、《诗经》、《春秋》等的关系,阐述了其皇极、北极、至善、敬的理性思想和皇极、君权、民本、朋党的政治思想。
其他文献
曹洞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洞山良价(807-869)为宗祖.(重离)一卦与曹洞宗旨密切相关,且因为《周易》卦原有火象,而曹洞以(重离)为心象,故後世禅师无不注意於「心」与「火」在意义上的关联,如云外以火言心,乃就心「不是寅体」、「没有自性」而喻「心」有「进之不可即退之不可离」之性;而永觉则取(离)中虚之象,以喻心之般若智离於两端,「触则被烧,背则非火」,二者之说皆原於(寅镜三昧)「背触俱非,如大
《庄子》一书历来喜好及研究者众,舆《老子》、《易经》更并称「三玄」,三者之间的会通处自不待言.然一般谕者以道家观点看《易经》舆《庄子》,《易经》作为六经之一的地位反而被忽略掉,方以智《药地炮庄》提出儒家托孤说,除了是庄子舆儒家的再靠近之外,更是庄子的经学意义被重新发掘的契机.本文在整理《药地炮庄》中关於《易经》易理的描述後,亦试着从知识论的角度观察《庄子》<逍遥游>一篇的精神,如何舆《易经》易理呼
十九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指出译文应保持易经爻辞优美的韵律,应传递易经爻辞深刻的内涵,再现易经爻辞生动的意境,提出在《易经》翻译时应加强训话学习,把握卦爻辞的正确理解与断句,加强人文修养,了解卦爻辞的文化意象及其含义,加强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注重跨
先秦时期诸多典籍都曾引述《尚书》,由此表明《尚书》古已有之.秦朝禁毁诗书,致使《尚书》失传二十余年.西汉时期重出的《尚书》有伏生今文本、孔安国整理并传注的孔壁古文本(孔传本)、河间献王征藏本、张霸"百两篇"以及单篇《泰誓》,至两汉之际又出现杜林古文本.伏生今文本通过欧阳和大小夏侯三家传授,在汉晋之世一直立于学官,地位显赫,但于永嘉乱中绝迹;河间献王征藏本于征藏者去世后也不知下落;张霸"百两篇"在当
文章简要介绍了“灋”在古代的形成过程,以此来推测《易经》的成书年代。箕子最早发明了“明夷”的验明证据的方法,并用之于审判,箕子的“明夷”被西周人所吸收,客观上为“灋”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经验方面的前提条件,因此作者推测出《易经》成书在西周初期。
《周易》之《谦卦》把谦德纳入一个近乎神秘又非常严格的知识架构中,并注入了更为丰富的人文价值蕴涵。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了《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来说明如果没有一份谦逊、敬畏、卑微的心情,就容易傲视别人,也就不能与别人友善相待、和谐相处;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谦卦中以特殊的叙事方式和解读路径系统而全面地向人们展现出谦之为德的发生过程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三部分介绍了《周易》之后,谦的品格更为广大人群所接受和推
儒家的修身立命思想,通俗来说就是以德配天,止恶行善。文章对孔孟的修身立命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介绍了孔子善恶报应、修身端行的祸福皆己思想;第二部分介绍了墨子等人对孔子天命观的误解;第三部分介绍了,孟子性善论的祸福自取思想。《周易》、老子、孟子的修身立命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乃至整个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本文认为,应该恢复《四库全书总目》在易学史上的经典地位,理由有《四库全书总目》在易学文献整理方面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大总结的集大成之作,在易学思想方面提出的新论开启了传统易学向近代易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在学术精神方面表现了兼容并包的宏大气象。
《易》为羣经之首,六艺之原,周秦百氏无不渊源於《易》,《易》固无所不通.本文将《礼记·月令》内容分五项为纲,就《周易通论月令》一书,作全面性解义.以"元"为主轴,前後一路贯串,旁及天文、暦法、乐律、明堂、五行、文字诸说,从象数舆义理两面,说明此书承先起後,深博明辨,独备一格,既有功於《易》,亦发明於《礼》,开後学别一研《易》门径.
朴学易建构了一种述作统一的述言方式,它是专言、真言、证言与形言的统一体,即专业性、真实性、证明性、运算性的言说方式,代表着朴学家对语言存在的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