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预测

来源 :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震预测对于国内外的地质学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质灾害频发,以地震为重要环节的链式灾害更是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开展西南地区灾害链成因及强震预测的研究迫在眉睫。西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结构、构造展布等均受青藏高原影响;同时还位于南北构造带的中南段,是一个典型的地震多发地带。本文通过收集中国西南地区近五十年来的的灾害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灾害链的结构,发现西南地区普遍存在干旱(森林大火)-洪涝(或冰冻)-地震-洪涝灾害链,即地震前2-4年强震区总是发生持续性大早,并伴随有森林大火,震前半年左右会发生洪涝(或是冰冻)灾害,继而在极旱区边缘活动断层下部发生地震,地震的同时伴有强降雨,还可能会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震后还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当然这些灾害链不一定总是完整的依次发生。同时结合西南地区地球物理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地质灾害数据等,发现地震总是发生在下地壳低速低阻层之上的边部、中地壳的韧脆性转换带,平面上位于高地热区外缘,与活动断裂分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前人的大陆动力学理论作为指导,探讨了该灾害链发生的内因和外因,尤其是地震灾害的成因,即青藏高原下部存在热流体活动通道,热流体向东运动受到四川盆地基底的阻挡转而向南运动,形成两条高热通道,能量不断的积累、释放,造成西部腾冲一带火山地震活动强烈,东部小江断裂灾害频发,且两条热流通道上强震灾害周期性的交替发生,平均约12-16年为一周期。以此为理论依据,笔者搜集了西南地区近期气象、灾害等资料,西南地区小江断裂带附近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已经历了三年大早一小地震-异常降雨-滑坡、泥石流—异常高温-干旱,同时距离丽江7.0级地震发震时间已17年,超过平均强震周期一年,热流体能量可能已聚集到强震发生的极限,由此,对中国西南地区近期可能发生的强震进行了初步预测:在云南小江断裂带中南段宜良-建水一带今年可能会发生7.0级以上强震。
其他文献
  耿庆国紧急建议:针对中国云南省巧家-东川附近(北纬26.6度,东经103.2度)200公里范围内,2013年可能发生8.0级左右巨震的紧迫危险性,国家有关方面应予高度警惕。提出要主动
会议
  笔者于2011年1月21日完稿并于2011年8月17日在全国第六届灾害链2011年12月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中,以《鼎力做好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和减灾对策研究》为题,正式提出
1998年春节刚过,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著名杨氏太极拳传人赵幼斌老师,应泰国太极拳总会会长的邀请,就奔赴了泰国。从此,赵老师便与泰国结下了不
新时期旅游业的功能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外交等各个层面,是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的重要表现.农业旅游作为新时期生态旅游的主
期刊
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我国的菌产品产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当代中国农业资源日益紧缺,农业粮食产出不断走低,人均食物压力日
期刊
  重大天灾,是自然界由可数的结构单元构成的异常事件。翁文波院士特别重视研究可公度信息系,认为这是信息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整数集{Xi}元素都是数值,它们之间依一定方式相
北京医院放射科老主任李果珍教授是享誉中外的放射学界泰斗,致力于放射诊断学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是我国惟一一位同时荣获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2013年1月7-13日,中国发生了一次最为严重的毒霾天气事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污染浓度最重---PM≥5级对人体己有毒害)。严重雾霾本质上是由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依
会议
  近几年人们热议自然灾害颇多,有些骇人听闻。无非是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水旱、风、虫、温疫等等。现在人们面临的也有三害,自然的、社会的、人的灾害,以人害为最。人的
  翁文波先生生前(1981年)提出的可公度预测理论至今已有整整30年。其思想相当深邃,但在学界却一直被人冷落。只有少数学者深知其中的奥妙并执著发扬之。   笔者对翁老此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