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

来源 :2019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教育、文化与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悄然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浮躁的环境之下,人们的阅读陷入碎片化和浅阅读的境地,民众想要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并不容易.因此大力推广阅读活动,力促国民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已经被置于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尽管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根据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获悉,以2012年为例,在中国,18~70周岁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远远低于世界多数国家.《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指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切实保障公民终身学习,履行社会责任.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信息时代下,采用何种方式科学引导和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切实提升全民阅读水平,进而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是摆在公共图书馆面前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院校的微课程教学正在逐渐普及,近几年发展迅速,不过也有很多急需改善的地方,因此应开展理论研究,转变教学模式,创建院校现代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较为艰深的学科,研究其学习内容也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微课程教学模式则为改变这一困境开辟了“突破口”,文章从微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对其在新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求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微课可以辅助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适当出现,但不能把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面对面可以讲清楚的内容录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不能把生动的课堂教学变成观看视频.微课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之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越来越普及,微课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的选题和设计对于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十分重要.本文对微课的选题和设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微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微课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能力.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准教师,只有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相关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师范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数字化环境及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明确师范生在哪些方面能力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关能力提升方法.
湖北省图书馆自2012年搬迁至沙湖之滨的新馆后,少儿阅读推广团队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2015年经过近三年的经验积累,并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建议下,决定在每年的6、7、8三个月举行“书香悦读季”系列活动,将“小小图书管理员培训和实践”的品牌活动,以及平时周末固定开展的五大阵地活动等内容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筛选、整合,以周为单位,分主题设计活动.书香悦读季活动持续时间场,服务人次多.每年均安排50
由于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应用,如今国内的网民数量非常庞大.互联网成为一座超级图书馆,网民可以在任何的地点、任意的时间快速检索到需求的信息,或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存储应用.传统的图书馆内部专业文献资源在网络上能够快速获取,例如专业的学术资源CNKI、万方等,网民根据目标在网站中寻找自己的需求.网络中包括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所有的标准、学位、会议、期刊等论文的主要内容,如果需要获取更加详细的资源可通过各种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样也是需要全民阅读工作再创新业绩的一年.十多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充实,方式不断创新,影响日益扩大.江夏区图书馆作为众多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一员,以“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江夏”为目标,在近些年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形成了几
总分馆体制作为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主要形式,极具优势.苏州、上海、广东等都结合自身地域特性,在公共图书馆治理过程中对该模式进行借鉴,效果极佳.但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本文通过概述总分馆体制,分析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应用模式及研究情况,提出有效的图书馆治理意见和建议.
根据图书馆专业的培养要求,图书馆员应必备以下知识技能: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文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2.熟悉中国关于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4.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5.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实际工作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