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单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材料与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6±13.3)岁.患者术前经问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均行单节段ACCF手术进行治疗。通过三维颈椎活动度测量仪对患者手术前后颈椎三维活动度进行比较,并采用JOA评分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9.4±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相比较,除左旋转外,其他方向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6个方向上的活动度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前相比较,右侧屈、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3个月比较,后伸方向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9个月颈椎活动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及左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 结论:单节段ACCF术后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变化表明,术后短期内活动度下降,之后活动度增加并优于术前水平,同时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近期和远期活动度变化以及多节段ACCF术后活动度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组各透析300例次,观察2组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常规透析首次出现低血压反应后改为低温可调纳血液透析,观察疗效。
目的:通过对比ICR 小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的差异,探索导致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的致病分子,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ICR 小鼠(雄性(↑)、8-10W)各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n=12),建立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先切除右肾再夹闭左肾肾蒂45min),在再灌注24 小时后收集模型组小鼠的心脏血、肾脏,检测各小鼠血浆BUN 浓度,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Western-b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贫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 年3 月至2016 年3 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0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 人,对照组给予规律血液透析和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α-酮酸片0.108g/(kg·d)规律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
会议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后丛状蛋白-B2分泌水平的变化.研究丛状蛋白-B2如何调节巨噬细胞活化,以及脊髓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丛状蛋白-B2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作用.材料和方法:通过培育并分析条件性丛状蛋白-B2基因敲除小鼠,使用胸8段脊髓背侧束横断模型,借助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基因芯片等技术,阐述脊髓损伤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免疫反应中调节因子丛状蛋白-B2对巨噬细胞/神经小
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is one of the best studied members of the isothiocyanates family.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key miRNA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sciatic nerve conditioning injury p
会议
目的:评估三叉神经感觉根部有褐色斑点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必要性方法:符合国际头痛学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减少(P<0.05),而在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手术后疼痛即刻缓解、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术中见有三叉神经根区有褐色斑点的的病人施行三叉神经根感
目的:检测丙戊酸(VPA)干预颅脑损伤大鼠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蛋白表达及动态变化,探讨丙戊酸对颅脑损伤大鼠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VPA治疗组,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模型并进行干预,颅脑损伤后4h、1d、2d、3d、4d、7d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
目的:探讨电活性神经导管在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SD大鼠共18只,制备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随机分为非导电材料组、导电材料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每组6只大鼠.非导电材料组采用PLGA神经导管,导电材料组采用PLGA/PPY神经导管,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自体坐骨神经反转缝合.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电生理测试,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评估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