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喇叭家家响”:有线广播与十七年时期中国的听觉政治

来源 :2016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眼于乡村基层政治的有效运作,中共在1950年代初开始着手有线广播网络的建设。有线广播和喇叭在乡村社会的安装,为感知经验世界和实践确立了一种新的以声音技术为中介的范式,给出了新的知觉。
其他文献
大众媒介自诞生以来,就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地方媒体的不断发展,城市形象也逐渐被建构起来.当今社会,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越来越离不开大众传媒,尤其是地方媒体,无论是官方媒体议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城市形象的定位把握,还是民间话语对于城市形象的加固和补充以及对文化认同的建构,都对城市形象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青岛市形象传播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具体的媒介实践案例,运用文
近年来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刮起一阵主题地铁流行风尚.作为城市地铁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形态,主题地铁空间元素往往与本土文化、商业产品、自然景观以及节庆仪式如影随形.本文认为,地铁作为现代化技术的产物重构了城市空间,主题的存在许多时候成为第三方的“他者”,成为乘客间交流酝酿生发的题材和机会.此外,社群与个体之间疏离异化倾向因为流动的公共交通空间得到避免和改善,主题式流动空间赋予市民统一、可沟通的条件,城市传
本研究从范式理论的观点,探讨摄影记者如何解读数字化科技及媒体组织变革所传达的信息。本文采用的隐喻抽取技术探索了广州的摄影记者的心智模式,挖掘了他们潜意识中对于“摄影记者”这一工作的价值观感。
新功能主义社会学家Jeffrey Alexander在新近出版的《新闻业危机再商榷》一书中提出对新闻业危机观点的质疑.他认为,新闻生产者正在努力将专业新闻业向数字时代调适,以维系新闻业的公民价值(civil value),而原生于互联网的数字新闻业和公民新闻业是否也正在做出类似的调适,变得更加像专业新闻业?文中尝试把这个问题置放到今天中国新闻业数字变迁的背景之下来予以观察。笔者认为,自媒体市场的自
自治/自主是专业(profession)的核心特征。因此,对新闻业而言,对自治性的追求构成了新闻业之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过程的组成部分。保证新闻活动的自主性,使其按照"真相"这一规范进行,而非屈服于外部的干预力量,构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组成部分。
会议
新媒体技术的勃兴与经济下滑的压力正使得传统媒体遭遇严峻的困境,甚至危及媒体社会合法性的基础——公信力。基于对中国内地六家媒体机构的考察和近90 份深度访谈的研究,我们发现,公信力不仅是一个被客观评价的规范性概念,同时也可能成为一个被媒体机构主动运营的操作性概念,尤其在面对生存危机时,媒体普遍性的做法是利用公信力进行营销,将其作为一种市场工具来使用。
会议
当代媒介版图变化和数据化逻辑的生长正在重塑受众研究。这些重塑的影响因素包括:受众从局部时空的“使用”转向时空不断地“连接”,受众行为超越简单的“接触”而日渐多元,以及媒介使用行为与日常生活的难以分割(媒介不仅是信息流通的工具,更是日常生活展开的平台)。社交媒体、移动终端、手机应用等所积累的“大数据”不仅具有数量上的海量性,更因其具有时空标识和网络结构,为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受众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基
会议
在对百事通IPTV用户的初步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研究中,我们发现,个体对ICT(信息与传播技术)资本的采纳(access)和掌握,其新媒介技术、设备、服务的使用程度和自我评价,其经由移动互联网终端中介日常生活的程度和能力等等,均会成为构成不同受众(或数字汇流时代的社会行动者)群体区分度的指标。因此,发展一套个体层面取值富有弹性的有关媒介融合度的效用指标,通过测量人们对各类新媒介技术使用的能力和感受,
会议
在清末,由于信息边界的位移,汉字、汉文已经难以维持原有社会的集体想象的内聚力,长期被文字遮蔽的“声音”日益浮出历史地表,言文一致、统一语言的呼声愈发高涨。在经历了切音字运动、读音统一会、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在1920 年代确立了以“京音”来统合其它方言的标准。
会议
曾流行于浙江金华、衢州等地的“道情”和曾流行于浙东地区的“新闻”,又都被称之为“唱新闻”。本文主要考察两者如何进行声音生产,具体内容包括:艺人身体与“唱新闻”的声音生产、艺人的流动性与“唱新闻”的声音生产、地方性空间与“唱新闻”的声音生产、权力与“唱新闻”的声音生产(“唱新闻”的社会控制)等。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