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标本免疫组化方法应用探讨

来源 :第四届全国肿瘤病理学诊断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正确的治疗依赖于正确的诊断,尤其是肿瘤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对肿瘤患者的正确治疗和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学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提高查找恶性肿瘤细胞的来源、分型及病人愈后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对比,实际工作中有些细胞学标本仅靠形态学难以确定肿瘤性质、类型或来源等因此我们根据前人经验摸索出一套细胞学涂片做免疫组化染色的最佳方法,本文作以简要介绍,仅供同道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肾上皮样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表现,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SMA、Vim、CK、EMA、Lys、S-100蛋白和FⅧRAg的表达情况.结果: 2例肾上皮样AML中1例被临床误诊为肾癌,另1例的临床诊断为肾良性肿瘤.其组织结构为上皮样和少量短梭形的瘤细胞密集排
目的: 研究外阴鲍文氏病和鲍文样丘疹病的免疫组化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发生在外阴的39例鲍文氏病、34例鲍文样丘疹病和32例鳞状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 鲍文氏病属于原位癌而鲍文样丘疹病可视为良性病变.p27在鲍文样丘疹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鲍文氏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P<0.01).Ki-67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鲍文氏病和鲍文样丘疹病(P<0.05).结论: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的方法观察35例1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增生期的子宫内膜中GnRHR的表达.结果: 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GnRHR阳性表达为30.00%(3/10),而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nRHR的阳性表达为37.14%(13/35).讨论:正常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存在着GnRHR.部分GnRHR阳
目的: 研究子宫血管周上皮样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进行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和观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广泛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5例肿瘤光镜下均由透明或嗜酸细胞巢或宽窄不等的细胞索组成,间质有丰富的小血管和程度不等的透明变.免疫组化染色示5例瘤细胞均黑色素细胞标记阳性和程度不等的desmin和SMA阳性,CK和CD10阴性.5例患者
目的: 探讨显色原位杂交法(CISH)与免疫组化法(IHC)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一致性以及显色原位杂交(CISH)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Zymed公司生产的HER2 CISHTM检测试剂盒,对69例已由IHC即用型二步法检测c-erbB2表达分别为(+++)15例、(++)32例、(+)6例、(-)16例的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Her2基因状态检测.结果: 15例c-erbB2表达
目的: (1)探讨乳腺癌前驱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2)进一步印证WHO分类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标本131例,包括DIN152例(包括ADH35例,低度DCIS17例),DIN2(中度DCIS)8例,DIN3(高度DCIS12例).镜下观察ADH和低、中、高度DCIS的细胞特征及形态结构.结果: ADH组共35例,18例ADH显示了UDH结构,在UDH的背景上混杂有非典型细胞或特征性结构,以搭桥
目的: 探讨南方地区胎儿期体质发育数据,为影像诊断、孕期保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67例引产胎儿的肝、胰及体重进行测量性分析.结果: ①胎儿肝、体重增长速率与胎龄增加成正相关,肝在28周前、33~37周间变化明显,25~28周为体重变化的敏感期,尚不支持胰与胎龄间存在显著关系.②胎儿体重与肝、胰重量、肝脏大小间,孕周与肝、胰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体重与肝重、肝长间的线性关系较强.结论: 可考虑
目的: 探讨淋巴上皮癌样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通过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淋巴上皮癌样肝细胞肝癌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瘤细胞异型明显,分散小灶分布,细胞呈多边形,核居中央,有一个清楚的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细小颗粒,易见核分裂象.肿瘤间质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成熟,分散在瘤细胞之间.3例中肿瘤细胞CK7(-)、CK8(+)、Hepatocyte(-)、EB病毒(
目的: 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蛋白、vimetin等染色.结果: 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他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345、S-100蛋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肝外胆管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结微转移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59例手术切除胆管癌的279枚淋巴结,行CK19、CK20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HE染色,确定有无淋巴结微转移与转移,并与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分析微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59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HE染色诊断率为27.72%,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