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来源 :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深表关注。但在改革落实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主要的出发点与动因是从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出发,在反思与总结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比较了世界各国的教育之后所提出和实施的。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误区,尤其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动手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必须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教材。数学教材是教材编写者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按照小学阶段儿童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材料,在教学中具有权威性,是必须全面落实的课程内容。它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本的活动线索,给教师教学提供内容依据,使教师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活动线索有效地
我们的社会己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行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而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
1997年北京大学的“铊投毒案”、2004 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2013 年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发生在高等院校里的这一系列事件,映透出高校这片净土也是危机四伏。由于大学生心理危机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促使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我们所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并居于主要地位。过去那种使用原材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越来越小。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构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了情境教学最初的思想萌芽,代表的人物是苏格拉底。在他著名的教学方法"产婆术"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内心中的智慧不断地引出和迸发的过程。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继承并发扬了老师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种"对话模式"。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进一步继承他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应划分出受教育者的年岁并按照他们的特质差别给之以相应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