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对南海构造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地质模型,模拟南海东西缘断裂在多种机制作用下的构造应力场,通过改变边界条件及载荷模拟南海东西缘的断裂带对南海周边区域的构造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大量俯冲板块附近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苏门答腊岛俯冲板块附近激发的T波,在南印度洋地区传播时会出现T波双峰现象,而该现象不能用传统的P、S波分别单独转换为T波信号而形成的时差来解释。
对多波段DInSAR技术提取墨西哥Baja地震形变场进行了综述,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作为一种主动式遥感手段,具有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全天候、全天时的优点,己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并对此进行了概述。
研究了海水的时变性对利用地震数据计算的海洋内波水平波数能量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调查船与反射体同向运动时,观测到的反射体的水平波数较真实值变小,反之则变大。他们指出,反射体移动的速度与观测速度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利用地震数据计算内波谱时,由于反射体移动造成的误差不可忽略。
在浅水域CSEM测量中,尤其是在分析MVO曲线时,空气波信号对探测异常信号产生很大影响,必须消除空气波干扰,恢复有效信息。本文提出几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效的剔除掉观测数据中的空气波,突出海底沉积物中高阻油气藏所产生的有用信号。
2010年,Buffett等对地中海的一段地震剖面处理,估算了海水层内部中尺度涡旋的非均质性参数,并讨论了中尺度涡旋不同部位非均质性的差异,将上述方法引入地震海洋学中。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揭示南海内部的反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海水层的非均质性参数(自相关长度和赫斯特数)。
介绍了多波束测深各种参数误差产生的来源和对误差进行改正的方式,描述了多波束测深数据的采集过程,较系统的描述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及绘制海底地形、地貌图的整个过程;总结了多波束侧深是口前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主要手段,通过多波束测深可以得到精确、全覆盖的测深数据,再与其他探测手段相结合,能细致的反映出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对海底地形地貌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三个基本模型为基础,即黏性结构模型、岩浆熔融模型和岩浆运移模型。建立三种相应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调整模型参数,以尽量使其结果与实测地球物理数据或地球化学数据相符。三维岩浆运移数值模拟将对现今宏观上所观察到的西南印度洋洋脊特殊地貌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先进的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海洋工程地质信息的采集、计算和分析,将其运用于黄河口工程地质的开发与建设中,将黄河口海区的海底地形、地貌等数据统一组织和管理,形成了海底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为海上工程建设的安全提供辅助决策分析服务。
DY115-21航次第6航段西南印度洋中脊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本航段的重点是印度洋中脊构造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BS)勘测,对其勘测结果进行总结。
在海洋重力测量仪器精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提高数据的测量精度,需要分析在测量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试验和探讨新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本文的分析,要获得高精度的海洋重力侧量数据,需要在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利厄特渥斯改正方面加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