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生物地层特征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发育有良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尤其是上白垩统,产有丰富的介形类化石。以往对介形类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不同井下材料的拼接,尚缺乏来自同一井位的完整的化石序列。松科1井是全球在陆地上实施的第一口陆相白垩系科学钻探井,获取了完整的地层序列。本文主要基于松科1井南孔,对泉头组上部至嫩江组下部厚约960m的岩心进行1m间隔的采样,室内化石处理、鉴定和分析,初步建立了松科I井南孔介形类生物地层序列。本次研究初步识别出13属、70余种介形类化石,根据化石分布组合及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将其划分为14个化石组合带。
其他文献
早三叠世下扬子地区沉积相带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为向北西缓倾的碳酸盐斜坡,由南东向北西水体深度逐渐加大。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位于该斜坡上。平顶山北坡剖面出露下三叠统下部
贵州青岩地区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沉积连续,化石丰富、研究较好,尤其该区产有中三叠世初生物辐射特征的化石记录—青岩动物群,因此该地区相关地质研究对于了解古、中生代重大地史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洛阳地区的汝阳盆地和潭头盆地发现了两个大规模恐龙化石分布带。研究表明,汝阳地区至少存在10种以上不种类型的恐龙,是以大型
随着近些年来羊草沟组植物化石的不断发现,2008-2009年,作者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资助下,对羊草沟地区进一步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测制了4条地层剖面,绘制了1: 10000
早三叠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绝灭之后生态环境的恢复时期,也是生物界由萧条到复苏的转折阶段,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机制来解释当时的生物与环境迟滞复苏的原因。当前相
陆生植物在三叠-侏罗纪之交的多样性更替演化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探究三叠末期绝灭事件特征及其背景的重要依据。四川盆地是研究华南非海相三叠一侏罗系界线最理
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发育,因产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而颇为引人注目,在我国中生代古生物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比而言,对晚侏罗世之前的植物多样性特征报道不多,直到近
近年来,作者在辽西北票长皋地区中侏罗统相继发现和采集了一批构造保存十分完好的紫箕科矿化根茎标本。初步研究显示,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如最粗的直径可达30 cm,而最细
本次研究工作采集的样品来自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东部的长春岭背斜三1井所获得的介形类化石,样品的层位为泉头组四段一青山口组一段。从实测结果来看,泉头组四段的介形类壳体碳
关于松辽盆地泉头组的时代归属及陆相白垩系统的界线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不同时期、不同门类古生物研究者依据其所研究的占生物化石,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地层划分方案。当前,青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