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的概念能指导临床治疗

来源 :第十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呼吸医师奖颁奖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前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鼻后滴流综合征易使人理解为先有鼻后滴流后才有咳嗽,鼻后滴流是咳嗽发生的机制.现发现鼻炎和鼻窦炎的鼻后滴流和咳嗽并不平行,两者无必然因果关系.鼻后滴流虽可能参与咳嗽发生,但喉部咳嗽感受器的高敏感性也起重要作用.鼻后滴流综合征从字面上也没有突出部分患者以咳嗽为主的临床特征.欧洲国家代之的鼻炎/鼻窦炎诊断则存在未反映大部分鼻炎/鼻窦炎并不咳嗽临床现象的缺陷.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的概念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该概念表明:并非所有鼻炎/鼻窦炎均属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仅局限于其中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部分表型,需要呼吸科医生的介入和诊治;鼻炎/鼻窦炎病因治疗固然重要,但终极目标是咳嗽的缓解和消除;除局部病因治疗外,抗组胺药/减充血剂为有效治疗措施。因此,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的概念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性应强于鼻后滴流综合征或鼻炎/鼻窦炎。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居当前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COPD
2009年9月,欧洲呼吸学会(ERS)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颁布了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1.该指南对肺动
淋巴管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可以散发或与遗传病结节性硬化症(TSC)有关,2010年1月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发表了全球第一部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
通过参加学习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s,CPPT)教学中《神经病学》的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校2
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强和保证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是医学院应对之策,在教学基地达到一定规模,能满足教学需要后,如何坚持教学基地内涵建设与
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办临床医学专业,首先应该理清附属医院与学院的关系,探索建立高校的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其次,在广泛征求意见,达成共识,恰当地准确地作好人才培养定位,为以后的教学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医疗保健问题.本文结合欧美新近发表的指南,重点对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进行介绍.探讨了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类,动脉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从解剖学上来看,包括了声带以上所有上气道相关疾病,如各种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息肉等疾病,这些疾病临床和
β受体阻滞剂对于某些哮喘患者可以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但是这种个别、有限的效果不足以抵消其对气道的收缩效应,疗效尚未得到证实,而副作用的风险极大,我
通过对皮质激素应用的相关知识的总结,对间质性肺疾病进行了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肺疾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原则,总结了皮质激素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体会,一方面,皮质激素至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