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暖背景下南阳盆地暴雨日数的变化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滑动分析法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南阳盆地12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南阳盆地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及增暖背景下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自1985年以后进入持续增温阶段,尤其自1996年开始增温趋势更加显著。南阳盆地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40a来除镇平表现出不显著的降温趋势外,其余站点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季节增温在近10年来气候变暖中贡献最大。增暖背景下南阳盆地的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暴雨日数的日变化显著,夏季暴雨日数的增多主要体现在夜间增多,尤其是8月份夜间增多趋势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利用自主完成本地化移植开发的TITAN系统及其风暴属性和冰雹指数算法,根据选择接入的商丘、徐州、盐城等三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环境条件分析表明此次超级单体风暴主要为垂直风的强切变触发产生的。超级单体初生后间隔一小时的时间序列拼图表明风暴宏观上可分为初生加强阶段、持续阶段、消散阶段,其强回波表现分别为弓形、人字形与线形回波。分析风暴的演变、属性发
基于范例进行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问题的技术,它利用过去的范例或经验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类比推理方法。非参数估计技术就是一种基于范例进行推理的方法,在天气预报中也常叫相似方法。用这种方法作预报,不需要建立预报方程,因而可以克服参数估计技术(例如MOS预报)的一些缺点。K近邻非参数估计技术是当前较新的一种相似预报方法。试验使用K近邻非参数估计技术逐日做了一年的风场预报,每天作8个时次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TBB、探空资料、雷达回波、地面自动站、海淀风廓线等多种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8月14日午后的一次突发性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掌握整个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特征并寻找此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暴雨量级,并伴随闪电过程;此次过程是次河套低涡和以东切变线造成的短时暴雨,并且副高主体较弱,停留在洋面上;短时暴雨具有较大的
基于平均校准法,提出了雷达联合雨量计的局地平均校准方法,用于淮河流域佛子岭和响洪殿小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并与距离加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将面雨量结果输入TOPMODEL水文模式模拟佛子岭和响洪殿流域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几次较大洪峰过程的入库流量。结果表明:局地平均校准后的雷达,不但能使单点和流域面雨量好于距离权重方法得到的面雨量,同雨量计面雨量曲线基本重合,而且输入水文模式后,提高了流域入库流
利用北京地区S波段Doppler雷达和地面5分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典型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影响时自动站上气象要素出现风向突变、风速骤增、温度下降、气压陡升等突变;(2)地面涡度与降水和雷暴大风有很好的对应。降水发生的位置与及其与正涡度区的距离的变化能预示对流单体未来的发展趋势;(3)地面水汽通量(P)能直观地反映雷暴单体的地面出流,地形辐合线以及低层水汽输送等中
利用12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对比分析2008年8月14日湿雷暴(伴有强降水,简称“814”)和8月24日干雷暴(无降水,简称“824”)在其发生前后不同的温湿层结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有明显不同:雷暴发生前,“824”温湿层结特征更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对流不稳定能量(CAPE)很高(1260J/Kg),对流抑制能(CIN)很低(-27J/Kg),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中层深厚的干冷空气有利于强垂直风切变
基于石家庄市气象台近43年的春季物候资料和逐日气温资料,从多角度分析了石家庄春季物候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利用物候资料模拟了春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建立了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石家庄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且早春物候比晚春物候提前的趋势更为明显;春季物候和前1~2个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同期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而春季物候和当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当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
本文利用河北区域40个测站50年的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区域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的年、季变化规律及地域性变化特征。对全省11个地市的年降水量进行逐年分档统计,并对降水特征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分代表测站低云出现频率、毛毛雨日数等资料,结合该区域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对其物理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过去50年来,河北区域年平均最低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尤以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更明显
利用海河流域120站近50年气候资料和水资源、多模式预估数据等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来50年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近50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21.5mm,年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a升高0.31℃。海河流域气候暖干化趋势造成地表水资源大量减少,平均每10a减少18[%]。多模式预估,未来50年海河
选择河南境内5座大型水库,对其上游的气候变化以及对水库运行影响进行分析,位于黄河流域的2座水库年降水量在下降,其它3座水库域年降水量在增加;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统计还表明,水库上游来水量与降水量、降水强度关系密切,降水量大(小)值的年份与水库来水量大(小)值年份基本相对应;来水量与大雨以上日数的累计距平变化周期及位相也非常相似;由于近10年用水量的增加,水库库存水量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