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3年石家庄春季物候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石家庄市气象台近43年的春季物候资料和逐日气温资料,从多角度分析了石家庄春季物候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利用物候资料模拟了春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建立了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石家庄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且早春物候比晚春物候提前的趋势更为明显;春季物候和前1~2个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同期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而春季物候和当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当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春季物候异常偏晚年份主要分布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异常偏早年份主要分布在90年代之后,物候异常偏早年通常是气候异常偏暖年,物候异常偏晚年份不一定是气候异常偏冷年,但通常是气候异常度为负值的年份;春季物候发生转折的时期与气温突变(或转折)的时期同步或紧随其后;物候资料能够较好的模拟春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但模拟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春季物候对温度的响应不同,2-4月份气温升高1℃,杨絮落、鸭梨始花物候期分别提早5.1d和4.2d,春季气温升高1℃,刺槐盛花物候期提早3.5d。
其他文献
在充分肯定位涡反演重要性的前提下指出该技术应用于中尺度研究的不足,要准确反演中尺度系统还有待于发展高阶位涡反演算子。位涡反演算子的构造往往依赖于平衡方程,实际大气中并不存在精确的平衡方程来刻画平衡流的运动,这是惯性重力波自发辐射的问题。本文引入一个与平衡流密切相关的概念,即慢流形(slowmanifold)。讨论了与慢流形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过滤平衡流在运动过程中对惯性重力波的自发辐射。从慢
对基于三重嵌套区域(27/9/3km)WRF模式的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在北京地区某些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这些强对流天气是在大尺度背景场强迫不强情况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通过三个个例指出RUC对这类强天气发生的背景条件有很好的描述能力,对这类强对流天气具有预报能力。
道面高温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行的高影响天气之一,为保证奥运会期间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和开展交通气预报,北京市气象局在北京地区建立了以18个自动道面监测站为主的交通气象监测网,对道面温度及他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有关部门除了需要路面度的观测实况和天气预报以外,还需要了解未来的路面温度本文采用能量平衡方程作为预报模型,利用分辨率为3公里的中尺度模式的数值预报产品和道面温度等测实况,制作未来18小时逐小时的沥青道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8年1月26日—28日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的一次连续性雨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的降水开始时间、发展演变及持续时间与观测较为一致。在成功模拟的基础上,用模式输出预报资料,特别是采用Lin等方案计算的雨水、云水、冰晶、雪晶等比含水量数值,对这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物理参数的演变特征和冻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模拟的运动场和微物理场的时空演变表明:此次雨雪过程降水和
利用自主完成本地化移植开发的TITAN系统及其风暴属性和冰雹指数算法,根据选择接入的商丘、徐州、盐城等三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环境条件分析表明此次超级单体风暴主要为垂直风的强切变触发产生的。超级单体初生后间隔一小时的时间序列拼图表明风暴宏观上可分为初生加强阶段、持续阶段、消散阶段,其强回波表现分别为弓形、人字形与线形回波。分析风暴的演变、属性发
基于范例进行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求解问题的技术,它利用过去的范例或经验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类比推理方法。非参数估计技术就是一种基于范例进行推理的方法,在天气预报中也常叫相似方法。用这种方法作预报,不需要建立预报方程,因而可以克服参数估计技术(例如MOS预报)的一些缺点。K近邻非参数估计技术是当前较新的一种相似预报方法。试验使用K近邻非参数估计技术逐日做了一年的风场预报,每天作8个时次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TBB、探空资料、雷达回波、地面自动站、海淀风廓线等多种非常规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8月14日午后的一次突发性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掌握整个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特征并寻找此次短时强降水发生的机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暴雨量级,并伴随闪电过程;此次过程是次河套低涡和以东切变线造成的短时暴雨,并且副高主体较弱,停留在洋面上;短时暴雨具有较大的
基于平均校准法,提出了雷达联合雨量计的局地平均校准方法,用于淮河流域佛子岭和响洪殿小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并与距离加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将面雨量结果输入TOPMODEL水文模式模拟佛子岭和响洪殿流域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几次较大洪峰过程的入库流量。结果表明:局地平均校准后的雷达,不但能使单点和流域面雨量好于距离权重方法得到的面雨量,同雨量计面雨量曲线基本重合,而且输入水文模式后,提高了流域入库流
利用北京地区S波段Doppler雷达和地面5分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典型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影响时自动站上气象要素出现风向突变、风速骤增、温度下降、气压陡升等突变;(2)地面涡度与降水和雷暴大风有很好的对应。降水发生的位置与及其与正涡度区的距离的变化能预示对流单体未来的发展趋势;(3)地面水汽通量(P)能直观地反映雷暴单体的地面出流,地形辐合线以及低层水汽输送等中
利用12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对比分析2008年8月14日湿雷暴(伴有强降水,简称“814”)和8月24日干雷暴(无降水,简称“824”)在其发生前后不同的温湿层结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有明显不同:雷暴发生前,“824”温湿层结特征更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对流不稳定能量(CAPE)很高(1260J/Kg),对流抑制能(CIN)很低(-27J/Kg),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中层深厚的干冷空气有利于强垂直风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