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联型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系统参数设计与校核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基础件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缓解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一种新型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方案特点,按照设计要求,给出了动力系统主要参数的一般设计方法,匹配系统各参数,并给出了主要零部件参数.最后通过仿真计算校核该系统的动力性能,包含爬坡性能、加速性能、持续功率性能,并结合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验证系统经济性能,得出此方案动力性和经济性相对于原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0~50 km/h加速时间减小了13.7%,油耗降低22%,该方案可商业化生产.
其他文献
本项目在一台自然吸气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时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负荷特性曲线上,相同转速时,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变化趋势相同,且随黄连木籽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升高;CO和THC排放随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燃用混合燃料时的NOx排放略有升高,但不随生物柴油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3种燃料的排温随负荷的增加而升高,且高速时随掺混比例的增大而升高
本项目以一台轻型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微粒数量和粒径分布特性;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气微粒PAHs排放特性.所用燃油分别为柴油、生物柴油掺混配比为10%的B10燃料.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该轻型柴油机燃用B10燃料的核态微粒数量浓度上升;聚集态微粒的数量浓度大都下降.燃用柴油时,该机排气微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大都呈现单峰对数分布形态,而B10燃料则呈
本项目为了探索掺烧乙醇后大气压力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和变动规律,在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大气压力下燃用纯柴油和掺烧15%含水乙醇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压力的上升,掺烧乙醇的be均呈下降趋势,气压从81 kPa上升至90 kPa时的be改善幅度较大,从90 kPa上升至100 kPa时的be改善幅度较小;大气压力的改变对低负荷区域的be变化影响较小,大气压力上升对中、大负荷区域经
本项目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和乳化原理,分别配制以单试剂和复合试剂为乳化剂的乙醇体积掺比为10%的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核,开发出了CL-Z复配型乳化剂;在2D25卧式双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纯柴油与乳化E10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L-Z复配型乳化剂较好地解决了E10乙醇柴油体系在较宽广温度范围内的物理稳定性问题;燃用E10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后;
本项目在一台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生物柴油(B100)、柴油及其掺混油B20的排放特性试验,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了尾气排放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并用二次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VOC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100和B20排放的芳香烃和烷烃类化合物数量较柴油均有减少,而含氧化合物数量则超过柴油.燃用B100和B20后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比排放量低于柴油,且降幅随生
本文研究了非标柴油和二甲醚混合燃料在高速柴油机上的燃烧,并对燃油混合比例、供油提前角和启喷压力进行优化匹配.经优化后的原机燃用80%二甲醚与20%非标柴油(质量比)混合燃料,相比于原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下降7.6%,最大输出转矩提高了5.3%.在整个负荷范围内,D80机CO,NOx,HC和烟度等排放指标均明显低于原柴油机.实现了低碳烟排放,为缓解柴油机对石油的依赖和降低尾气排放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本文介绍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目前几种典型的双燃料系统.并且着重对某型中型柴油机基础上,开发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了研究,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指标都达到了开发目标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气体燃料发动机喷射器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3种型号喷射器的结构特征和优缺点,以及在发动机上的性能试验.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燃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寻找其他的能源以部分或者完全替代当前正在使用的燃料.目前已经开发的代用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能源、二甲醚、醇类燃料及生物燃料等.内燃机代用混合燃料的重点主要有掺水混合燃油、掺醇混合燃油、掺植物油及其脂的混合燃油,本文对上述几种混合燃料的优点、缺点及应用状况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内燃机代用混合燃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项目探讨了E10含水乙醇汽油的相分离机理,用相分离温度表征含水乙醇汽油的稳定性,比较和优化乳化工艺,应用微乳化理论优选和复配乳化剂,对E10含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微乳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选择和复配在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HLB值理论复配的SPY乳化剂可以获得比单一乳化剂更好的乳化效能.使用超声波乳化,乳化时间为30 min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