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微波治疗340例临床体会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2%地卡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南京启亚微波治疗仪对下鼻甲肥大的粘膜热凝至满意程度,一期改善临床症状,避免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选择340例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微波治疗,疗效达100%.结论:微波治疗慢性鼻炎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选择性对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微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改善了症状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但对慢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影响鼻窦引流者应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其他文献
王雪华教授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主讲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运用经方,化裁变通,病证结合以辨证为主,紧扣病机,取效独特.笔者均为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师从,现将侍诊心得略陈几则.
经典是指、、、,现代称之为"四大经典",与古代所称的四大经典--、、、有别,因内容大多赅括在之中,为药学专著,归在之中,所以自从成立中医院校以来,始终把前者所称的"四大经典"作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四十多年的经典教学虽然为培养中医药的高级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对经典的应用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经典教学大多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缺少与临床的联系,缺少课间
医师甲:此为本人2001年8月之验案,不当之处尚请大家斧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神志病.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2001年8月初诊.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遇事易急躁,好生闷气.两周前因家庭琐事与人争吵,此后即发失眠,起初仅为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多为朦胧浅睡,虽入睡而家中他人之起卧行动可知;数日后即夜眠渐少,每夜不足四小时,且梦境纷纭,虽卧于床而多辗转反侧,
(以下简称)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经典课程之一,其课程性质既不同于基础课,也不同于临床课,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偏于临床的一门综合提高课.笔者认为,一书以其权威性、指导性、科学性,自古迄今被誉为医方之经,方书之祖,是治疗杂病的典范,临床实践的准绳.可以说,它又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杂病辨证治疗学"和"杂病鉴别诊断学".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教学上仍有一些难点、疑点尚存歧义,某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时
趺阳脉(冲阳穴),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原穴.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本穴位于足背最高处,又属原穴,乃阳气必由之要冲,又为趺阳脉之所在,故名,本脉可诊胃气及阳气之强弱.东汉医圣张因首先结合三部九候,提出此脉意义,然而自晋王叔和以后,历代医家过度强调寸口脉的重要而忽视了本脉在诊病中的意义.本人结合临床实际,发现此脉对疾病的诊治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全国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今年96岁,是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首批享受国务院津贴,江苏省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及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会长,金陵十大藏书"状元"……在他行医的75年中,著书9部,参编书26部,发表论文(包括医话)326篇,弟子及同行写干老学术思想及经验的文章100余篇,他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及殊荣,是怎样走上这成才之路的呢?本文阐述了当代中医大家-耳鼻喉科泰斗---千祖望
脾胃为后大之本,脾位于中焦,与胃互为表里,开口于唇。脾之生理功能主要为主动化、主统血、土肌肉四肢等。耳、鼻、咽喉位于头面巅顶,虽主司有所不同,但均为至清空灵之窍,喜“润”恶“燥”,喜“空”恶壅。故在治疗耳鼻喉科的不同疾病时,虽其病因、病根各异,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生理特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调理脾胃”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不可缺少,且发挥着不同作用。
目的:观察谢强教授的经验效方--上感清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治疗急性单纯性喉炎的机理.方法:将60例病人按1:1比例随机分中药试验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病例均行超声雾化吸入,采用试验组自身前后对照及试验组与对照组相互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试验组治疗3天的痊愈率为50%,疗程结束的愈显率为86.7%;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其EPQ、APQ、H/N值
目的:观察应用谢强教授针灸临床经验,采取针刺运动针法治疗风热型急性创伤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运动针法(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每日1次;对照组行西药(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均为5天.结果:试验组治疗3天的痊愈率为60.0%
用中医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准确辨证是关键,辨证中关键要看患者的鼻粘膜颜色,如果鼻粘膜充血,多为郁热证;鼻粘膜苍白,多属阳虚证;介于两者之间者多为气虚证.若遇寒热错杂,则可寒热药物并用,亦能获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