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云图数据传输的提速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接收卫星数量的增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广州站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无法满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业务实时性的需求.因此,必须为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提速,以满足业务的迫切需要. 分析影响卫星云图数据传输实时性的主要原因有: a、单一服务器运行方式无法胜任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 b、大数据文件的传输不能充分利用带宽; c、FTP传输的开销也是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 基于以上的原因分析,并考虑到数据链路的运行成本,因此在不增加光纤链路带宽的情况下,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来提高卫星云图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效率,满足卫星中心对云图资料实时性的要求: 1.双服务器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对网络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通过增加一台服务器,重新定义数据流向,减轻单台服务器的负担,达到负载均衡. 设计FTP传输监视软件,实现对网络连接的监控.从连接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监控网络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其状态决定向哪台服务器传送数据.当某台服务器或连接它的网络出故障时,将由另一台服务器承担全部的任务.所以在VISUAL BASIC软件设计上主要是实现网络连接的判断和重置FTP目标地址的功能. 2.具有优先级处理的多进程数据传输以多线程、多路并行传输的方式进行卫星云图数据的文件传输,从而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提高卫星云图数据的传输速率.工作流程是先将卫星云图数据的大文件切割为多个小文件,文件切割完毕后,将这些小文件分别移入多个传输线程的监视目录,传输线程定时查询自己的监视目录,当发现有文件需要传送时,便向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连接建立后,开始并行传送文件.传输软件根据要发送的文件类型排定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文件(极轨卫星数据)首先传送,在传送优先级低的文件(EOS卫星数据)过程中,如果有优先级高的文件需要传送,传输软件将中断优先级低的文件的传送,待优先级高的文件传送完毕后再恢复优先级低的文件的传送过程. 3.应用WAFS来加速文件数据在广域网上的传输在基于广域网的卫星云图数据传输系统中采用建立在数据压缩、高速缓存和广域网优化协议SCIP之上的广域网文件服务(WAFS)解决方案,可以加速文件数据在广域网上的传输,从而达到提高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运行成本的目标.
其他文献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06年2月6日天津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带的连续变化反映了大尺度风场辐合辐散和冷暖平流的变化,以及与降雪生消的对应关系.零速度带的不连续变化则揭示了天气尺度系统背景下中小尺度系统的特征.低层中尺度逆切变的生成对应强降雪的出现和维持、减弱消失则对应降雪强度减弱,锋面抬升使降雪得以持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降雪加强和维
选择和田河流域作为和田地区水资源的典型代表,和田河流域代表站和田市气象站1961~2004年的夏季高空500~300 hPa气温、0℃层高度资料、和田河上游(乌鲁瓦提和同古孜洛克站)水文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气温、0℃层平均高度和夏季流量的年际线性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近44a来和田河流域夏季高空500~300 hPa平均气温和0℃层高度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322℃·(10a)-1
应用祁连山地区17个测站1960-2004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逐年5-9月不同量级的雨日数及对应的降水量,进而得到各站小雨和中雨以上日降水雨强,用区域平均值来代表祁连山地区整体的不同降水量级雨日数和雨强,用线性趋势系数及五阶主值函数分析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和雨强的变化趋势.用墨西哥帽状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分析其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5-9月降水量与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的气候平均分布具有地理
上对流层水汽(UTWV)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而青藏高原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交换及平流层水汽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利用高精度AIRS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UTWV及其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夏季主要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即全区一致型、高原东西偶极型和南北偶极型.全区一致型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而偶极型则以季节内振荡为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原地区UTWV低频振荡的显著周期位于1
利用中国东部355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定义空间均一化降水指数,通过联合经验正交展开(EEOF)等方法研究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以110°E为界分东西两个雨带中心向北推进,且由于此两雨带进程不一致,致使整个东部夏季雨带呈东北西南向向北推进.当雨带推进偏强时,雨带易偏北,夏季多出现Ⅰ型降水分布,雨带推进偏弱时,雨带易偏南,夏季多出现Ⅱ型、Ⅲ型降水
通过对2005年8月1日至3日发生在淮北地区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了解了此次暴雨天气形成的主要机理,暴雨的发生必定要有合适的环流形势配置,并且有充足的水汽和辐合上升运动.此次过程,中低层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暴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CAPE、CIN、Li等物理量特征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得到了研究.
本文简述了北京地区运五、安26、夏延飞机3种机型的4类作业播撒装备及相应的水泥、液氮、碘化银烟条等催化剂播撒量情况.
本文分别运用反距离加权法,普通克里金法,最小曲率法对1996年至2005年太平洋海域的Argo浮标温度,盐度进行空间内插.交叉验证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法效果相对更好,温度的插值以普通克里金球形模型最佳,盐度的插值以线性模型最佳.最后分别运用上述插值方法对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和盐度进行空间插值并绘制成图.
本文利用河北邢台、张家口探空站1974-1995年高空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分析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22年变化趋势,讨论了河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起伏的,总体上看,变化呈现了微弱的增加趋势,变率不大;河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四季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水汽含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小: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
本文根据调查分析邢台山地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特点,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活动,地形地质因素是灾害发生的内在原因,降水是触发灾害的外在条件,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暴雨是促成地质灾害发展的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