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巴尔撒米油考

来源 :第十八届全国药学史暨本草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别名还是功能效果均能对应上,可以肯定清宫的巴尔撒米油是唐就出现的“阿勃参”,也是现代使用的“秘鲁香胶”。需要注意的是,现代临床很少使用秘鲁香胶这种“局部治疗烧创伤的天然树脂,其提取物及馏出物通常广泛用于化妆品中且经常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即有引起继发性紫瘫性血管炎样发疹的副作用。然而古代常用其治疗疥癣和刀伤。本文以清宫巴尔撒米油为例,介绍这一中外交流中比较有显著意义的药物,早在唐代就已传入中国当时名叫“阿勃参”,清代传教士尚有记录为“拔尔萨摩”,晚清时期又被译为“波勒杀末”,民国时期“拔尔撒漠”,对应为现代《中华本草》记载的“秘鲁香胶”。考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尚未考证“阿勃参”,盖因中古时期有关“阿勃参”资料太少,而且单从字面上理解看不出来与香药有关,其他香药研究也往往忽视该药,因此本文研究为相关香药研究填补了空白。
其他文献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其误诊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预后往往不良,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小脑梗死致急性脑积水的病例在临床上更鲜有报道,此文意在提高此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小脑梗死致急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时脱水、抗凝、对症脑室外引流、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有利于
本文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CSVD泛指颅内小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为诊断CSVD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VRS))和微出血(CMB).这些表现可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它们虽然不是CSVD唯一特有表现,但高
探讨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易患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提供参考。前瞻性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份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发病至首次接受头颅CT检查时间在24小时以内,共346例,其中男208例,女138例,年龄32~91岁之间;入院后120小时内复查头颅CT(若出现意识障碍、癫痫等病情加剧的征象,随时复查头颅CT),根据Brott等提出的血肿扩大的诊断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症状,但国内目前眩晕相关疾病的诊治尚不规范.本文介绍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国际分类中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几种眩晕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某,男,88岁,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1月余.2016-7-17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呈舞蹈样改变,幅度较大,安静时明显,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左上肢可以举过头顶,左手精细动作受影响,持物、系扣不稳,左下肢可抬离床面,但行走不能.症状持续,当时来本院,门诊测随机血糖28.0mmol/L.收住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行头颅MR示脑桥偏右侧急性腔梗,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老年性脑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存在高浓度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量的谷氨酸引起兴奋性毒性,进而触发钙超载和级联的细胞死亡.NR2B型NMDA受体和mGluR1受体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中起着关键作用,拟采用NR2B受体负向变构剂Ifenprodil和mGluR1受体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双靶点抑制两受体介导的钙超载. NR2B受体负向变构剂Ifenprodil和mGluR1受体负向变构剂JNJ
目的:分析2例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2例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结果:介入治疗时间窗、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术中术后的管理、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结论: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积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患者管理,预防并发症
景天属(Sedum)植物用于治疗疾病由来已久,自《神农本草经》便有“景天主治火疮,妇女漏下赤白等症”的记载。宋《本草图经》亦记载“景天,生泰山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主治疮毒及婴孺风疹在皮肤不出者”。后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本草纲目拾遗》等本草文献陆续记载该属植物的多个品种。该属植物具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活血生肌等功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名实混淆现象。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发病率低,血管解剖特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临床研究资料少,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对其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提高对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认识.利用Pubmed等数据库,对2000年以后脉络膜前动脉梗死临床研究资料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脉络膜前动脉梗死发生率低,腔隙综合症是其最常见临床症状,病情进展者多见。但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影像学资料,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对脉络膜前动脉梗
两面针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因其药用效果显著,经济价值高,用量逐年增大,两面针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本文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对两面针的药用部位历史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在历代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可以明确它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子(实)、枝、叶等多处.这一发现将对扩大两面针的药用部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发两面针更多用途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