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还原态CcmG的溶液结构研究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ly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CcmG的工作机制,本文用异核多维NMR技术解析其还原态结构,这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CcmG如何发挥功能奠定基础。从初步结果己可看出,还原态CcmG具有与氧化态相似的结构,N端结构域由1个β折叠和1个310螺旋构成;C端具备典型TRX结构域特征,C80和C83没有形成二硫键表明蛋白处于还原态。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比度的成像技术,并将其用于检测BAT.与传统Dixon技术相比,iDQC-Dixon技术对BAT有特异的敏感性。该技术将分子间二量子相干(iDQC)和Dixon后处理算法结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TiO3多晶陶瓷样品,利用正电子湮灭技术、结合XRD结构分析和HP4294A阻抗分析仪的介电特性分析,对BaTiO3多晶陶瓷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烧结温
  本文采用不同溶液浸泡的方法对孔壁表面进行处理,使用正电子湮没谱学方法,根据电子偶素在样品中的湮没行为,对孔壁经不同处理后的多孔硅样品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对样品的微结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硅基底上沉积纯钨膜,用扫描电镜(SEM)方法检测到钨膜的厚度约为560nm.首先在该批钨膜样品中注入能量为60KeV的He+,然后分别对钨膜进行不同温度
  本文结合国内外技术现状及所开展的实验工作,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纳米级孔隙的储层物性评价、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油层判识、孔隙流体的多维核磁共振快速识别、储层结构的
  本文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游走方法模拟孔隙介质中的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提出了与内部感应磁场梯度相关的粒子散相效应计算公式。为验证本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利用Halbach岩心分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是一类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宿主自身基因编码蛋白prion的错误折叠和构象变化紧密相关。兔子是少数不感染TSE的哺乳动物种属之
  本课题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Raf11-147蛋白插入pGEX-6P-1载体,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中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GST pull down,荧光实验,NMR滴定,研究了Raf11-147与R
  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得到了抗菌肽-PY的三级结构,由类α螺旋(F5-K10),α螺旋(T18-L21)和转角组成。进一步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抗菌肽-PY与脂多糖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
  本文利用NMR技术获得hMogl蛋白质的核磁结构,定点突变的结果也找到部分hMogl和hRan相互作用的位点。D6-DMSO作为一种极性有机溶剂,可以很好的重溶变性蛋白样品,且D6-DMSO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