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阮氏提要及“二礼编目”话题

来源 :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氏提要,指阮元撰《四库未收书提要》(以下简称《阮提要》)."二礼",指傅以礼和袁同礼,因其名并有"礼"字故名.两位学者在清光绪和民国时期先后整理了阮元撰《四库未收书提要》和阮元进呈书《宛委别藏》,分别刊印发表了《揅经室经进书录》(以下简称《傅目》)和《宛委别藏现存书目及其版本》(以下简称《袁目》).《傅目》侧重提要的梳理,而简于版本的胪列;《袁目》详于版本之著录,而省略了阮撰提要."二礼编目",互有侧重,互为补充,遂为研究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和《宛委别藏》之重要文献.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州大典》所收录的蒙学图书为视角,分析晚清广州社会阅读的演变.蒙学图书内容的拓展和图书形式的多样化,降低了阅读难度,为妇女儿童的阅读提供了便利.同时,蒙学自身的发展,促进了广州地区人们识字率的提升,为社会阅读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潜在读者,促进了广州地区阅读意识的群体下移.
因明杨慎《洞天玄记》与陈自得《太平仙记》文字基本相同,嘉靖间玄都浪仙斥责陈氏剽窃杨作;近人多认同此说,以为陈本文字为佳之处,系后出转精之故.今比勘两剧,发现杨本有两处存在窜行现象,可证属于后出.杨本实是其嘉靖四年至十六年间居滇时据陈本稍加删削而成;重在改北杂剧体式为南杂剧,首加开场,并改"折"为"出".又考陈自得,为扬州兴化人;旧称其为福建人,实讹.约生于永乐中期(1415年前后),主要活动于明正
晚清书肆于所出版书籍上钤印有该肆「督造书籍」印记.此类印记仅有杨丽莹一篇专文讨论.她以扫叶山房为例,认为这是扫叶山房与他人合作出资雕印书籍的出版钤印.事实上,钤有此类印记不止扫叶山房一家,而遍及大江南北.而其功用应非止於共同出资雕版.本文透过前人研究基础,加上蒐检公私馆藏相关资料,试为讨论此类督造书籍印记的情形与功用.笔者首亦先从扫叶山房单一个案看,督造书籍似乎并不是出资合作雕版刊印.盖所见到有钤
吴大澂出仕之前,避太平军之难,入外祖父韩崇好友吴云幕府,经眼吴中故家所散出书画、文物,眼力精进.而两人同嗜金石,于访求、考释古物,时相交流心得,本文梳理二人交往之始末,而就二人考古、传古之理念异同,及其对吴大澂着述编撰之影响,加以揭示.
郑伟章着《文献家通考》一书,网罗清初以来藏书家、文献研究者一千五百余人,各为小传,荟为一书,以补续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之不足.其书蒐采甚博,发潜阐幽,得是书正可为涉津之筏、馈贫之粮,宜其风行一时也.顾其舛误失考者亦随处而见.今聊举其中三十六传,订譌补缺,庶为读是书者之一助云.
公立图书馆兴起后,书志写作逐渐由私家著述转变为规范的古籍整理形式,其撰写体例既与传统目录学相联系,又自有其新特点.本文将馆藏书志的特点概括为客观性、资料性、工具性.目前海内外已出版多种馆藏书志,其体例特征和编纂经验值得认真分析和借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2014年创立《书志》集刊,希望继承书志写作的悠久传统,同时着眼于未来规范的数据库建设,以期使书志成为读者深入了解图书馆古籍文献的重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嘉业堂藏书志》之稿本及抄本、整理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未刊稿本和再整理(2016)的情况,并就藏书目录整理与藏书史研究、藏书志整理与书志新编等进行了研究。
黄景仁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其诗词集版本至少达三十种以上,而词集的流传及各种版本(包括诗词合刊本)的关系尤为错综复杂.本文在广泛搜集和揭示过往未为学界所注意的各种黄景仁诗词集版本(包括刻本、钞本,以及各家词选等)的基础上,细致地梳理它们的流传和刊刻过程,并且力图清理历史上的一些迷糊之处.
王大隆先生为现代知名文献学家.其一生孜孜矻矻,致力于传统文献之研究.其身后部分藏书归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其中不乏其手抄、手校之清代学人藏书题跋.本文就其辑佚严元照之《悔庵书跋》,作一番介绍.
清末是广东艺文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文人艺术家.当时广州河南地区是十三行商人潘氏、伍氏大宅坐落之处;亦为杨永衍等文人雅士居住之地,常有雅聚艺事.国家图书馆藏有《古雪楼印存》八册,是谱少见于著录,为杨其光辑居巢所藏古铜印及自刻印而成,钤印本,一函八册。根据印谱、诗词集、地方志等资料,探索杨其光这一寂寂无闻的文士所辑印及其交游圈,以及河南地区的文人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