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时代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本土文化创意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2018新工科国际设计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互联网进行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地方高校担负着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基于本土文化创意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本文在对当前在线教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地方高校培养本土文化创意人才的教学模式构想.
其他文献
2016年全球品牌百强中,中国企业仅有2席,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同时,在品牌标准化发展方面,虽然中国积极制定品牌评价领域国家标准,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但目前国际品牌价值评价科学性不够,中国仍缺少品牌评价的国际话语权,企业品牌在国际上很难得到公平、公正的认识和对待。
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集艺术设计类专业、商贸专业的优势,对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托上海市商务委及上海商业及产业的优势,开创了艺商融通、产学研结合、应用为本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从艺术设计学院实践教学工作出发,探索具有国际化视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目的:以交互设计发展为背景针对产品信息设计策略及信息交互设计发展中的流变进行研究.方法:依据消解理论对信息交互中多感与视感、隐性与显性关系进行讨论,试图发掘产品表征与用户感知的关联性.同时对产品信息设计在虚拟性共融方向的发展做出分析,以此探讨信息互动交流中知觉的平衡与转换.结论:通过对信息交互策略、流变的创新性视角的分析,尝试强调感知本源,实现信息解释与知觉体验的共生,更以此推动多元化产品信息交互
针对当前包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阐述提高包装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方法,以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包装设计人才.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此后数次发文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本文即以数字媒体设计或者智能产品设计或者其他新工科设计专业的高校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切入点,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长,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中国艺术博物馆中展览呈现方式与观众的审美教育出现了脱节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观众相对单一的观展方式与品评标准无法进入新颖多元的当代艺术展览语境中,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现状进行了考量:其一,中国传统“私密化”的艺术鉴赏方式与观众长期视觉教育的缺失;其二,艺术博物馆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展览机制缺少与观众的有效沟通;其三,策展人将展览作为自我发挥的阵地,忽视观众的审美接受方式与观赏习惯;其四,当代艺术
物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也促使物联网加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教育行业,物联网也正改变着教育的方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看百家书、学百家言,了解万千社会,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也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已经在当今这个时代成为现实,微课程、MOOC、翻转课堂就是基于这种信息化大环境下而产生的全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本文着重探索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和融合.
目前我国的设计理论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教材的建设还是教学方式的探索都还不太成熟.笔者对此现象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于设计理论教育有益,于设计艺术教育有益,望来者共鉴.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改革更新并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的系统整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