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渔业执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e135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12月1日实施的新《渔业法》规定了执法者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本文根据新《渔业法》论述了个别地方少数渔政人员由于未参加专门的渔业执法培训,不懂得办案的程序和案件文书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按执行公务的三要素执法,或处罚案件无档案等问题,导致打击不力,造成混乱,引起诉讼,本文就其原因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在水产养殖中,对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残饲和饲养动物的排泄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磷和氮.如何降低养殖过程的磷、氮排放量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之一.对磷污染,可以通过研究低磷含量配方,如选用低磷含量的植物蛋白源替代高磷含量的动物蛋白源.同时通过添加植酸酶等提高磷的利用率,保证鱼、是对磷的需要.对于氮污染,主要来源是蛋白质作能量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可通过对各种水生动物不同发育阶段最适蛋白(氨基酸)需求研究
为了比较用不同配方及加工方法制成的微粒饲料的育苗效果,分别用白鱼粉、褐鱼粉、水蚤粉、鸡蛋粉或其混合物作主要蛋白源,制成5种微粒粘合饲料(MBD1-5)和1种微粒被膜饲料(MCD)与1种市售包膜饲料(MED)及天然活饵料(微藻、卤虫等)作对照,培育河蟹溞状Ⅰ期幼体至大眼幼体16d,结果表明:大眼幼体期的成活率以MCD(微粒被膜饲料)最高,达32.69﹪;其次是MBD5(混合蛋白源饲料)达29.45﹪
用茶籽饼分别对利氏才女虫(Polydora ligni)幼虫、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河蟹)蚤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茶籽饼对利氏才女虫幼虫、褶皱臂尾轮虫、河蟹Ⅰ期和Ⅱ期蚤状幼体的24hLC和48hLC值及它们的95﹪置信区间分别是4.81(4.1~5.64)mg/L、3.85(3.42~4.34)mg/
以正交试验法L(3)设计9种试验饵料,并设鲜鱼饵对照组,对鲈配合饵料动植物蛋白比及脂肪、添加剂,V的营养需求量进行了研究.经过26d的网箱养殖,结果表明,配饵动植物蛋白比对鲈增重率、投饵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影响极显著(F),脂肪对增重率影响显著(F),对投饵系数及蛋白质效率影响比较显著(F),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鲜饵组优于一般配饵而劣于较好配饵.鲈配饵最佳动植物蛋白比为2.7:1(粗蛋白含量42﹪~4
使用三种总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相同但EPA/DHA比率不同的饲料投喂牙鲆幼鱼,观察EPA/DHA比率对于鱼体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饲料的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增重率差异很大,摄入EPA/DHA比率为1/2的饲料的鱼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对于鱼体肌肉和肝脏中极性和非极性脂脂肪酸组成都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虽然摄食不同饲料,鱼体肌肉和肝脏极性脂中EPA/
根据Y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其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Y菌株温度、盐度、pH值的耐受性强,100℃处理5min有80﹪的存活率;可在含0~4﹪NaCl的培养基及pH为4.6~9.0的培养基中生长.固体发酵用麸皮与花生麸4:1混合,发酵培养中影响最大因素为接种量C,其次为装料量A、起始pH值D,料水比B影响最小,最佳组合ABCD即装料量30g,料水比1:1.4,接种量2
本文论述了我国21世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设施渔业是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保证;生态渔业是健康养殖的必由之路;回归自然,大力提倡休闲渔业.
在室内循环水族缸内,采用三种不同蛋白水平(CP26.60﹪、30.31﹪、34.26﹪)、两种不同蛋白源(鱼粉、豆粕)的饲料对草鱼的氮、磷排泄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必需氨基酸模式相同时,草鱼总氮(TN)、氨态氮(AN)的排泄与饲料蛋白水平呈显著线性相关.而总磷(TP)、磷酸盐(PO-P)的排泄与饲料蛋白水平并未表现出相关性.(2)在饲料蛋白水平相同时,鱼粉组草鱼总氮(TN)、氨态氮(A
本文阐述了渔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任务、作用及其对策与措施.西部渔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磁通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实验线路和一些测量数据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对研制海上用磁通门罗盘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