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电膜到膜电极-膜功能化及水处理应用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膜污染和水污染的控制基础做起, 回顾耦合弱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探索。首先, 降低电场强度,证明了弱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效用;其次,研究了系列以导电为目的的导电亲水膜材料及其用于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抗污染性能;最后,为了减少电场能耗,与产电电池反应器系统结合,利用水中的污染物自生内电场,并原位利用该电场减缓膜污染,提高水污染控制效能;提出了进一步将膜电极功能化的思路,使得膜材料更加丰富多样, 更好用于各种实际的分离过程,不仅扩展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也扩展膜在各产业中的分离纯化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渗透汽化膜脱硫是一种非加氢脱硫技术,具有可深度脱硫、不损失辛烷值、投资费用少等优点,被认为是前景可观的汽油脱硫方法.但由于真实汽油的组成相对复杂,硫含量较高,膜材料对其选择性不高,但用于渗透汽化脱硫过程中的膜组件长期以来并未有所发展,仍为传统的板框式膜组件,这一过程并未实现工业化.本文以聚氨酯(PU)为膜材料,将五组分模拟汽油作为分离对象,测试聚氨酯膜的性能,发现当固含量为9.1%,成膜温度为40
会议
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帘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将气体反冲洗作为浸没式真空膜蒸馏过程中CaSO4污染的控制措施,考察了反冲洗气量、反冲洗时间和反冲洗周期等操作条件对膜污染抑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缩短反冲洗周期对膜污染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而适宜的反冲洗气量和反冲洗时间也有利于降低通量衰减速率.当反冲洗气量为0.6 L/min、反冲洗时间为2min、反冲洗周期为15 min时,6小时后产水通量能够
渗透汽化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膜分离过程而备受关注.其中,对于优先透醇渗透汽化膜,具有疏水亲醇性膜材料的选择与改性以及膜结构的构建是提高膜分离性能的关键.本研究合成了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且用不同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疏水改性,将其掺杂在PDMS溶液中,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介孔SiO2/PDMS优先透醇杂化膜.通过SEM、TEM、XRD、AFM以及接触角仪等手段对介孔纳米粒子及其杂化膜进
针对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耦合过程中低温强冷收集渗透蒸汽所带来的高能耗和难于连续膜分离等不足,设计了蒸汽压缩常温冷凝的渗透汽化膜生物反应器发酵乙醇工艺.蒸汽压缩常温冷凝成功地消除了低温强冷装置,使得乙醇发酵-渗透汽化膜分离耦合操作连续、稳定和可靠,实现了渗透汽化膜生物反应器中乙醇的长期封闭循环发酵.能耗分析表明,由于省去了低温强冷装置并初步实现了渗透蒸汽的二次分离,蒸汽压缩常温冷凝过程比一般的低温强冷
设计合成出N,N-双(3-氨丙基)甲胺丙烷磺酸(BAMAPS)和2-N,N-二甲基丙二胺丙烷磺酸(DAPPS)两种两性离子二元胺单体,分别采用水相添加法和二次界面聚合法将其引入到哌嗪聚酰胺链段中时,膜的水通量都大幅提升。由于BAMAPS分子尺寸较长及DAPPS分子所含两性离子侧基有位阻效应,使哌嗪聚酰胺链段形成大孔结构,导致无机盐截留率下降。但因Donnan效应的影响,其中Na2SO4截留率下降较
Hydrophilic acid-resistant Ge-ZSM-5 membran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econdary growth method on porous α-Al2O3 substrates with Silicalite-1 zeolite as seeds.The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ca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优良的物化稳定性,但其强疏水性和易产生膜污染问题限制了PVDF的应用,对PVDF膜进行亲水化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本文选用4A分子筛粒子与PVDF共混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添加剂,制备不同配比的杂化超滤膜,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随着4A分子筛质量的增加,杂化膜的水通量提高
全钒液流电池(VFB)储能技术因使用寿命长、储能规模大、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特点,己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首选技术之一。隔膜是VFB的关键材料之一,其物化性能与成本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性能和成本。目前VFB常用的商品化全氟磺酸离子膜存在钒离子阻隔能力低、价格昂贵等问题;为突破该瓶颈,我们原创性地提出了膜材料中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离子筛分传导”概念,将多孔离子传导膜引入到液流电池,采用多孔隔膜的孔径筛分效应
基于离子交换膜的电膜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离子传递特性,可以用于离子物系的分离、分级,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能量转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电渗析离子膜、扩散渗析膜、镶嵌膜、双极膜、燃料电池隔膜等门类众多、应用广泛的一个大的膜家族。但与压力驱动膜等膜品种相比,离子膜的产量、生产、企业都相对较少。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国外的大公司手里,我国目前多以异相离子膜为主,由于电阻大、选择性差,
会议
干法制备的聚丙烯隔膜、以及干法或湿法制备的聚乙烯膜为主要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品种。对电子器材等小型移动电池,为了提高隔膜对电解液吸收的稳定性和电池安全性,通常在隔膜上涂覆PVDF、PVDF-HFP等含氟聚合物;对动力电池而言,为了提高隔膜的耐温性和电池安全性,往往在隔膜上涂覆无机陶瓷粒子。但是,这些涂覆过程往往会降低隔膜的电导率,进而降低电池的功率密度。为了同时提高电池的耐温性能和功率密度,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