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分亏缺指数的安徽夏玉米干旱特征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_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安徽省夏玉米主产区37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作为表征夏玉米干旱的指标,并加以修正,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季内干旱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表征干旱风险大小的干旱风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季内各旬及不同发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不显著,其中播种至抽雄开花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浆成熟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呈上升趋势,夏玉米成熟后期的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播种出苗期、抽雄开花期及成熟后期是干旱频率较高的时段,苗期至拔节期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干旱频率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夏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干旱高发区在淮北北部,而在夏玉米生长中后期,干旱主要发生在沿淮西部和江淮之间的合肥附近,整个生长季内,沿淮淮北西部和江淮南部为干旱高发区;6月上、中旬、8月份各旬以及9月中、下旬干旱风险度比较高,属于中度风险,其余时段为轻度风险.干旱风险度与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夏玉米生长季内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风险,沿淮淮北东部及江淮之间东部干旱风险度相对较低,对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抽雄开花期是发生干旱的高风险时段.
其他文献
娱乐化是电视天气节目提高其可视性的一种可尝试的做法:借鉴娱乐节目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内容、形式和包装上加入适量娱乐因子,努力实现信息传递、娱乐和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受众在知晓天气信息的同时,得到更多、更好的气象服务.虽然天气节目需要娱乐元素,但气象信息无论怎样传播,都不能背离其服务的本质,不能为迎合受众和市场需求忘记其社会责任感.因此,电视天气节目在娱乐化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倡导积极的娱乐,求“
基于1960-2011年汾河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52a来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分盈亏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上游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汾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03℃/10a,并在1993年发生由冷变暖的气候突变;20世纪80年代平均气温最低,21世纪初10年最高.年降水量
根据大同市1961-2009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以及阳高县1972-2009年逐日气温资料以及大同市1990-2009年城镇人口数、建城区面积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R/S分析法研究大同市气温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城市化进程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市年平均气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高温的升温显著性最强;大同市城市
利用1960-2011年中国601站9~10月逐日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他人提出的华西秋雨指数,并结合华西秋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华西秋雨指数,并与他人提出的指数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华西秋雨指数能够相对更好的反映华西秋雨易发地区的地理分布及其强度变化,更准确地表征华西秋雨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新指数发现华西秋雨的全区一致性特征明显,并呈现准6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其年
本文利用1960—2008年山西省6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近49年来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对合理开发利用山西的气候资源,作好短期气候预测、改善农业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1)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25℃/10a,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降低,70、80年代逐渐上升,90年代以后气温上升
Multi-model ensemble (MME) seasonal forecasts are analyzed to evaluate numerical models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the leading forc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 over the extratropical Northern Hem
利用临沂巨皇光伏跟踪示范电站2011年光伏发电数据和同步辐射观测资料,进行春夏秋冬四季和全年多晶硅太阳能板温度变化和辐射量变化对发电量影响的趋势面分析,拟合结果表明:二次和三次趋势面拟合度均达显著水平,可以揭示其影响变化趋势,电池板温度和辐射量变化对光伏发电量影响的二次趋势面拟合方程完全可以用于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预报预测.另外研究发现板温和辐射量变化对发电量的影响较为复杂,二者相互制约又共同发挥作用
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了大到暴雪特征量,并对其时间序列进行标准化,然后运用线性趋势、Cubic函数、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变换、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冬季大到暴雪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到暴雪量对冬季降水总量的方差贡献较大;在气候分布上,大到暴雪特征量、冬季总降水量的大值区均位于北部东部,大值中心位于富蕴或阿勒泰站,方差贡献大值
利用1953~2012年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60a来宿州干旱、暴雨、雷电、大雾、高温等6类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3~2012年宿州共出现30a旱涝年,平均2年一遇,旱年(16a)略多于涝年(14a);旱年平均3.7a一遇,特旱和重旱较少,平均15a一遇,主要以中旱和轻旱为主,平均5a一遇;涝年平均4.3a一遇,没有出现重涝,特涝7.5a一遇,中涝和轻涝1
通过对大桥雷电防护区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确定了大桥防雷分类等级,并针对此分类较全面的介绍了大桥的直击雷、侧击雷以及雷电波侵入的雷电防护措施,同时计算分析了磁场强度对左、右汊桥(2区和4区)航道内过往船只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击点与船体最小安全距离至少大于67m时才不会使船外部设备、信号受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