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及效率评价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能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本文从经济发展、资金实力、对外开放、人才及科技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方面等选取27 项指标,运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西部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了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探讨基于宏观调控视角下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以来土地供给经济系统特征值稳步上升;(2)土地供给经济系统表现出强的空间自相关,聚集区域空间不平衡,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比OLS回归分析更有效;(3)目前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绩效中土地供应总量影响最显著,土地供应方式影响不稳定,土地供应结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未来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的重点应放在土地
针对我国水污染事件频发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H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当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内需增加对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HME)模型,考察我国地区间由于内需导致的市场规模变化对区域间生产规模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来对我国三大都市圈的九座主要城市的城市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首次将城市病的情况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定了城市病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及将城市病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这九座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测算出各城市相应的城市病情况。
通过实证调研和统计分析,文章分析了湖北各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建城模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进一步有序推进湖北城镇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献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若缺乏制度创新的融合和协同,技术创新的“闭锁”效应就会显现;只进行集群制度创新而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则会成为“无米之炊”。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环境保护事权既是政府科学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依据,也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制度基础。环境保护事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财政联邦主义无法也不可能替代环境联邦主义,只有依据环境事务的内在逻辑,构建直接度量环境分权的指标体系,才能够全面客观的揭示环境分权背后的效应机理。
文章运用ArcGIS 和Geoda 的空间计量分析软件和方法,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42 个市的统计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42 个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特征,而采用标准的β收敛方程会使得估计结果出现有偏与不一致;采用考虑了空间依赖性或空间自相关因素的模型进行估计,其结果显示,虽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没有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收敛方向没有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频发并呈现出迅速累积和扩散的趋势。本文认为,制度模糊性为政府和强势集团对城镇化利益进行策略性分配提供了行为空间,成为城镇化利益分配冲突发生的制度根源。在城镇化进程中,作为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地追响应获利机会进行城镇化运动的动机,成为积极谋取城镇化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
本文基于关系经济地理及开放式创新范式,在177 家上海风电企业中筛选出64 家代表性企业,利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其与风电相关的专利合作情况,结合企业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刻画了本地、长三角区域、全国及全球四个尺度下的上海风电产业创新网络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