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几个抗旱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来源 :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tait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经常遭受干旱胁迫而使光合器官功能受阻,最终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arameter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PCFK)、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 Content,ChlC)和茎杆可溶性糖含量(Shoot Water-soluble Carbohydrates Content,SWCC)是检测小麦光合生理与抗旱性关系的有效指标,已经被用于小麦抗旱性的快速检测和抗旱品种的筛选。然而,目前有关PCFK、ChlC和SWCC分子数量遗传方面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国内外对其QTL定位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小麦PCFK、ChlC 和SWCC的QTL进行定位分析,探讨其复杂的遗传基础,寻找与这些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抗旱高光效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土壤中残留的抗生素会干扰和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微生物驱动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威胁着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土壤中不断累积的抗生素对固氮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等氮转化过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抗生素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抗生素因其浓度、类型以及暴露时间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固氮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规律不明确,但抗生素在多数试验浓度下能够抑制硝化作用
期刊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会直接影响碳循环过程。目前,土壤呼吸对全球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总结了模拟土壤呼吸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差异和微生物调控机制等。深入认识CO2浓度升高-微生物-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未来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提高土壤碳汇功能。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土壤呼吸对CO2浓
期刊
报纸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活智能化程度逐渐提高,学前儿童接触和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相关实证研究较为缺乏。鉴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社会生活智能化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苏、浙、沪、粤等7个东部发达地区的14568位家长进行学前儿童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呈现普遍化和低龄化特点;儿童使用的智能产品常见类型依次为智能家电设备、智能
期刊
本文总结了江西省的耕地保护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新老问题,并提出深化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耕地“非粮化”复垦保证金、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备案制度等建议。
期刊
数字化生存是智能时代人的基本存在样态,老年人因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信息融入障碍,面临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积极回应时代的技术变革和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痛点,引领老年人提升智能素养、弥合“数字鸿沟”,使老年人能够主动地拥抱数字化的生命样态,这理应成为智能时代老年教育的价值主张和价值追求。老年教育应深刻剖析处于不同“教育—经济”状况老年群体的需求特点,基于理论、历史、时代的三重逻辑,综合运用关键统筹
期刊
针对旱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退化问题,采用高效放线菌菌剂接种及原位盆栽试验,探究了放线菌对新疆黑山露天煤矿排土场红豆草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放线菌接种可显著促进红豆草根系形态发育及生长。与对照相比,接种放线菌红豆草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根表面积及根总体积较不接菌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根鲜重、茎叶鲜重及总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7.24%、130%及103.
期刊
<正>城市更新项目面临模式多样、开发难度大、收益测算难等问题,也正因如此,介入城市更新项目的诸多房企都交了不少学费。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城市更新项目的前世今生、测算逻辑与政策走向,将为房企开展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更多底气。城市更新实质上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是在棚改、旧城改造基础上拓展了内涵与外延发展而来的(见图1)。简而言之,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主要是在现有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提升
期刊
火灾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不可预料的伤害,一旦发生火灾,灭火是刻不容缓的。固体微粒气溶胶灭火剂作为当前一种最新型的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相较于其他灭火剂来说,不论是从制作方面,还是效能方面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固体微粒气溶胶灭火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所含成分,探讨其灭火原理,运作机制等内容。
期刊
基于人权保障理念,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弱势群体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亦成为现代法治的基本面向,加强数字弱势群体保护是建设数字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在进入数字社会后派生出“数字弱势群体”且群体种类呈现多元化样态。经由“数字弱势群体”的类型化把握,二者呈现出交叉竞合的关系。“数字弱势群体”的特征不仅体现其时代背景,又与传统“弱势群体”形成鲜明对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