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媒介素养:“风险传播”的视角

来源 :2007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生存的“媒介化社会"与“世界风险社会”的关系越来越深入。传者与受众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风险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商业主义诱导、新闻惯例误导、受众“风险想象”,以及传、受双方媒介素养的缺失,常常导致风险的放大或弱化。风险传播从强调风险信息告知到倡导公众参与风险沟通,与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主张相得益彰。由此,“风险社会"的公众媒介素养也从媒介批判走向参与传播。传者与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有利于风险信息或知识的传递、风险预警与风险批评,促进公众参与风险沟通与风险决策,还有利于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解析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五个核心概念(Five CoreConcepts)和五个关键问题(Five Key Questions)”的内涵,剖开媒介信息的横断面,将其隐藏的玄机呈现出来,确立了信息解
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环境是复杂的,有大众媒介报道的危机信息,有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公众作为危机传播中的信息弱势方,如何获得、解读和分析,甚至传播有关危机的信息,对形成危机认知有
会议
美国亿万富翁乔治因病久治无效,临终前,他对聚在身边的亲人们艰难地伸出三个手指头,气若游丝地说:“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有‘三件事’。”第一件遗憾的事,是我年轻时没有热烈
受众是否拥有媒介素养关系到受众是否有效地参与科学传播,从这个角度而言,受众的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科学传播的实践成效是紧密相关的,是构建科学传播的基石。
本文对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系统、监视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环境下的网络摄像机直播对公民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网络摄像机直播的繁荣将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本文用“组对”
本研究以复旦大学“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的“小小看媒体”实践为基础,运用社会运动等相关理论,分析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在志愿者中动员与组织的具体过程、作用机制和内在矛盾。
本论文在前期对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发展进程的分析研究基础上,总结探索目前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困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
当今世界的年轻人与地球村连接的管道可谓丰富多样,年轻人用在与传媒互动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每日与传媒接触的时间达5小时左右(Livingstone &Boyill
会议
【个性写真】她是南京军区某雷达仓库保管队战士,政治处通讯员。带着2011年度徐州慈善形象大使的荣誉光环踏入军营,才华横溢的她,初露锋芒,便让人侧目,演讲主持沉稳干练、吹
本文在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背景下,从传媒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入手,对传媒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学科地位加以阐释。通过“传媒教育”概念的援引,指出传媒教育学的四个理解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