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辐照条件下RAFM钢屈服强度的多尺度模拟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通过RAFM钢的显微组织演化模拟其在高温辐照条件下的屈服强度一直是难点问题之一.为解决高温辐照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模拟问题,建立了一个包含组织模拟和强度模拟两部分的多尺度模拟模型.其中主要的显微组织影响因素包括位错、析出物、溶质浓度、晶格强度、剪切模量、晶界结合强度、位错环和氦泡的增殖.结果显示,在常温下,派纳力与晶粒细化占总强度的较高比例。然而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位错受晶格的阻力明显减小,晶界结合力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派纳力和晶粒细化强度贡献值的大幅下降,从而引起了材料总体强度的减弱。材料在高温辐照条件下的屈服强度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明显反应材料因高温导致的软化现象以及辐照引起的硬化现象。未来应进一步解决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参数传递问题,以及参数的优化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MnNi基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高精度多功能内耗仪探究了Mn82.2Ni178-xCux(at.%x=0、2、4)、Mn80Ni20-yCuy(at.%y=0、5、10)体系中不同Cu含量对MnNi合金的反铁磁转变、马氏体相变及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内耗峰的作用机制,计算了弛豫内耗峰的激活能及弛豫时间指前因子.研究表明,在γ-Mn基合金中加入Ni、Cu等元素
超高强度钢丝(切割钢丝、钢帘线等)是以高碳珠光体钢盘条为原料,经大拉、奥氏体化热处理、中拉、奥氏体化热处理、湿拉等工艺过程制备而成。利用“织构遗传”这一原理,对现有超高强度切割钢丝的生产工艺进行调整。保持原有奥氏体化热处理时间和温度不变的基础上,对拉拔形变量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大形变珠光体钢丝的织构遗传现象,通过对拉拔形变量分配进行调整,可生产出抗拉强度4597MPa的超高强度钢丝,高
Ni-Cr-X (X=Mo,W)基固溶强化型耐蚀高温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燃气轮机叶片、高温烟气过滤器、燃料电池连接件和熔盐堆结构最具前景的各选材料之一。当该类型Ni基高温合金在上述工况条件下服役时,合金发生有序无序相变,析出纳米级弥散分布的超点阵相,Ni-Cr-Mo合金与Ni-Cr-W合金中的超点阵相的有序无序转变类型有明显的差异,Ni-Cr-Mo合金仅析出具有Pt2
稀土掺杂的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是由掺稀土的氟化物微晶和氧化物玻璃基质组成的一种复相材料,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这种微晶玻璃可以产生从真空紫外到红外的荧光辐射.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掺Tm3+氟氧化物玻璃前驱体,之后整体析晶制备掺Tm3+氟氧化物微晶玻璃,选择配比为(45-x)SiO2-5Al2O3-40PbF2-lOCdF2-xTm2O3(x=l,2,3,5)(mol%)的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掺杂
近年来,随着先进高强度钢(如TRIP钢,Q&P钢)的大量涌现及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钢铁材料重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过程,在两相界面处同时存在着界面迁移(即点阵结构的重排列)及溶质原子的跨界面扩散过程。分别对无间隙原子的Fe-X-Y体系(如IF钢)及Fe-C-X体系界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多元界面动力学模型。分别应用于Fe-Cr-Ni和Fe-C-Mn
本文将初步探讨微碳DP钢中马氏体相交对铁素体基体织构的影响规律与机理,为进一步优化DP钢的深冲性能提供理论基础。作者选取了两个不同牌号(DP590+Z)和同一牌号两种不同工艺(860℃与900℃退火)的DP钢,研究成品板的微观晶粒取向分布和宏观织构。MC-DP钢中固溶C含量的增加是导致γ纤维主织构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少量的马氏体相变并不会影响基体织构,会引起少量副织构(R-Cube,Goss和Cu
由于塞贝克效应,当施加一个合适温度梯度时,在凝固界面将会产生热电流.在磁场下定向凝固过程中热电流和静磁场相互作用将会产生一个显著的变化.此热电磁力将会诱发各种现象,比如液体搅拌、固相受力以及固相运动.由于在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常常存在温度梯度,这些效应将会普遍存在.在较小和适度的磁场下热电磁力将促进液体的流动,在较强的磁场下其将抑制液体的流动.目前,多种合金的实验均表明在凝固前沿和糊状区均存在热电磁流
本文以普通Q235板卷钢为实验材料,通过冷轧变形与热处理制备出了具有双峰尺度分布的超细晶铁素体组织,并讨论了其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在5-8μm的超细化铁素体组织,且晶粒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尺度分布。钢的屈服强度最高可达800MPa,均匀伸长率11%左右,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连续屈服。
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工艺制各了超细贝氏体钢,通过热膨胀实验研究了低温贝氏体的等温转变动力学,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钢室温组织为大量超细片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片条间分布薄膜状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构成,210℃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组织片条间距达到约60nm,硬度约为610HBW.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成分的钢,组织构成是决定钢表面硬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课题组研究了一种成分的321H奥氏体不锈钢.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在一定晶粒尺寸范围内,321H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尺寸与硬化行为和形变机制之间的关系.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冷轧和固溶处理的方式得到了晶粒尺寸为2.3-16μm的奥氏体单相组织,研究了晶粒尺寸与加工硬化率及形变机制之间的关系。细晶样品和粗晶样品加工硬化行为的不同,源于拉伸变形过程中变形机制的不同。晶粒尺寸为2.3和2.8μm的样品形变诱发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