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疗肝方的临床应用探索

来源 :第六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理论多认为黄疸型肝病主要是湿邪为患,病机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辨证以阴阳为纲,治疗以利湿退黄为主.通过临床观察,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病理学等有关研究,认为黄疸型肝炎中阳黄(湿热)患畜存在瘀血的病理机制,主张在清热利湿退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本项目组在临床选取五例患畜采用自拟疗肝方进行临床阳黄湿热型黄疸肝病治疗,对照组选用两例患畜采用西医疗法进行临床黄疸型肝病的治疗,对比总结出中医自拟方剂在黄疸肝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与特点.
其他文献
为了测定湛江阉鸡和母鸡的屠宰性能,了解其肉用性能的特点,为湛江鸡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本试验选取210日龄湛江阉鸡和120日龄母鸡各6只,屠宰性能包括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腹脂率、肌间脂肪宽和皮下脂肪厚.结果表明:湛江鸡-阉鸡与母鸡在腹脂率和翅膀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湛江阉鸡与母鸡的屠宰率、腿肌重、心重、肌间脂肪宽显著差异(P<0.05).湛江阉鸡的屠体重
为探究湛江鸡-阉鸡的肌肉品质,提升湛江鸡的品牌形象,促进湛江鸡的生产、销售和发展,本试验测定了210日龄湛江阉鸡的屠宰性能及胸、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湛江阉鸡的产肉性能良好;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评分中亮氨酸和赖氨酸高于理想评分,鲜味氨基酸含量在4%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未检测出有害矿物元素超标和农药兽药残留.因此湛江阉鸡肌肉品质良好
为了阐明miR-21对鸭胸肌发育的调控作用,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鸭骨骼肌发育的调控机制,本课题组在前期利用鸭转录组mircroRNAs测序技术,发现miR-21在胚胎期第19天北京鸭胸肌内显著差异高表达于其他时期,且与骨骼肌发育正向调控因子MRF4和MyoG表达趋势一致,与负向调控因子MSTN表达趋势相反.因此,提出假设miR-21对鸭骨骼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拟就鸭miR-
matrin3蛋白是核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细胞核内以非组蛋白为主的不溶性纤维网络.研究表明matrin3主要定位在细胞核,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如参与NMDA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参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调节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转录、作为RNA剪接复合物组分参与RNA剪接等.本研究对鸡matrin3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为后续研究鸡matrin3蛋白在相关家禽病毒复制和致病性中的作用
Toll样受体是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分子,在机体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鸭的TLR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建立检测鸭TLR1、TLR2、TLR4、TLR5四种TLR受体的荧光定量PCR法,并通过检测这几种TLR在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鸭TLR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地方鸭种质资源是鸭育种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开展地方鸭品种资源评价和种质特性研究等工作,不但保护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还可以保证鸭育种工作能对环境、疾病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长江下游地区是中国水禽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或生态种群.本研究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娄门鸭、昆山麻鸭、巢湖鸭和高邮鸭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旨在为
蛋壳暗斑是因为鸡蛋内水分渗入蛋壳并在其中积聚造成,暗斑的形成不仅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也受饲料中钙、磷等元素含量等营养因素影响,同时鸡的品种、年龄等会影响暗斑的形成;此外,有报道称产暗斑蛋的个体会连续产暗斑蛋,具有个体差异性.暗斑的形成不仅受环境因素影响,也受遗传因素影响.
配对盒蛋白7(Pax7)属于配对盒蛋白(Pax)基因家族成员,为肌肉卫星细胞表达的标志性基因,其通过调控肌细胞生成因子5(Myf5)和肌细胞决定因子(MyoD),决定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在虹鳟鱼中,研究表明Pax7位于生长和生产性状的QTL区;在牛中,研究显示Pax7基因多态性严重影响牛的生长性状;在鸡中,报道显示Pax7基因上31bp缺失突变与固始鸡生长、屠体和肉质性状
心脏病在猫中相当普遍,可多年发病而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给临床诊断上带来困难.近几年出现了专门针对猫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为猫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本文以猫心脏病实验室检查展开一系列的文献综述.
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又称鳞状上皮细胞癌或皮样癌,简称鳞癌,是一种原发性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高,发展较快,破坏性也较大,容易发生转移且可入侵皮肤粘膜,一般预后较差.其多发生于头部,尤其耳、唇、鼻、眼睑部、四肢,尤其是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但其可通过淋巴结向内脏器官转移,不仅可发生于肺等实质器官,也可发生于膀胱等中空器官.一般而言,身体任何部位皆可发生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