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低碳指标体系浅谈

来源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如火如茶,其通过绿色低碳指标体系规范约束低碳、绿色建设成果.本文分析国内目前两类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发展情况,针对低碳指标与地方性特色结合不够紧密、城区类指标、地块类指标落实不到位、指标构成不能与时俱进、指标的可实现性不够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热桥的概念和热桥对结构的危害作用,基于热传导的基本理论,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空调板热桥结构分别在不做保温、聚苯板保温和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用下的温度场和热流密度.研究表明,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小于填充墙的,在两者的交接处温度和热流密度发生了突变;采用聚苯板保温和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做外保温均提高热桥部位内表面的温度,使得内表面的温度大于结露温度,但相对而言采用玻化微珠保温更有利于主体结
在城市雨水利用中,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差别较大,雨水调蓄池的计算方法也干差万别.通过雨水调蓄池的几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找到适合南方地区的雨水调蓄池的计算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港苏豪智选假日酒店在建设前已被定位为绿色建筑,设计团队因此考虑了各种适用的节能机会.酒店申报了各种绿色建筑认证,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美国LEED、香港绿建环评、新加坡Green Mark等,同时获得各认证的最高资格,这个结果证明了酒店设计的减碳效果及可持续发展性.列出部分设计团队在大厦使用了的节能方法,同时估算相关的节能效果.由于计算减碳的方法需要一个转换系数,但是这个系数会随着不同年份及不
中国古代在建筑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较完整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节流”思想,即“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思想;二是自然资源(建材)“开源“意识,即造林积材意识.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首先提出了“取之以时”的理念,后来进一步形成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它们是我国古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也是影响传统建筑发展的重要人
以2013国际太阳十项全能竞赛中的Sunbloc为例,从建筑的构思立意、功能空间划分、材料构造与表达、主动式与被动式技术的结合、建造优势的市场性分析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解析,指出在最大化不利用常规能源的前提下,Sunbloc也能根据自己建筑本身的特点实现被动式节能.为建筑构造的新尝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也为EPS材料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新市场.
可持续性设计战略和方案总是在不断进步和提高,新的科技手段和科研产品不断引入绿色建筑行业并影响着建筑设计方案,这些新型技术方法往往能大大提高现有体系中的绿色要求.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先驱LEED—BD+C为例,总结其评估体系中创新项(ID)的相关内容和应用方法,分析ID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功能和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实现途径和对中国现有体系的启不.
太阳能烟囱作为一种低技术被动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很多可持续建筑中得到运用.太阳能烟囱是典型的利用太阳能强化热压通风的技术,针对太阳能烟囱在建筑中的运用,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影响太阳能烟囱效率的因素,对建筑设计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结合上海市各类型园区的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静态的指标和对照指标进行评分为主的局限性等因素,导致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有效的落地工程相对较少,对园区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为此对绿色产业园区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推进上海市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及“上海市十大绿色工程”建设.
随着生态问题、环境状况和空间舒适性越来越多地被大众直观感知并日渐受到重视,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问题的同时,空间设计中也应当对气候和环境有所思考,从而基于自然气象分析和模拟的生态微气候设计成为了设计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从现今发展背景引入,探讨微气候设计的诉求、内容与发展方向,继而思考其在城市尺度应用的可行性与方法,并结合设计案例实践落实城市尺度微气候设计的各项内容,为这类基于分析
.绿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区建设是探索可持续发展城镇化道路,转变我国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生态城区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有关生态城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本文以对国内生态城区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生态城区在选址定位、用地布局、交通体系和产业布局四个方面的规划特点,分析城区规划实践中存在问题,最后针对得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