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刚齿式清秸覆秸装置设计与试验

来源 :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作物秸秆量大,根茬过高,使用被动式防堵装置,无法解决免耕播种时秸秆和根茬造成的堵塞问题;现有的主动式条带旋耕防堵装置,部分地解决了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免耕播种存在的秸秆堵塞问题,但旋耕后的土壤与秸秆混杂在一起,无法形成优良的种床环境,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新的秸秆和根茬处理方案,研制了一种用于覆秸麦茬地免耕播种机的动力驱动定轴刚齿式清秸覆秸装置,并对该装置的结构和相关参数进行了设计。该清秸覆秸装置采用秸秆横向位移的原理,将播种带内的秸秆和根茬清扫至机具的一侧,整备出优良的种床环境,出苗率高,播种后秸秆均匀覆盖于地表,节水、保水效果好,提高了土壤保墒能力;结合主动式防堵的优点,提高了机具的通过性,防堵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一年两熟地区大量秸秆覆盖残茬地表免耕直播存在的机具堵塞问题。为确定清秸覆秸装置最优的结构与作业参数组合,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以清秸覆秸装置刀盘排布、清秸刀轴转速、机具作业速度、挡板角度为影响因素,以清秸率、覆秸均匀度和覆秸宽度为目标函数,对其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刀盘排布4-3-4,清秸刀轴转速400r/min、机具作业速度4.5km/h、挡板角度75°时,清秸率达98%以上、覆秸均匀度达5.37,覆秸宽度达2.76m。整机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理论株距为8cm和6cm时,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及株距变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部颁标准优等品要求水平;当理论播深为3~5cm时,播深合格率达到一等品要求水平。
其他文献
FtsH是由ftsH基因编码的一种ATP和Zn2+依赖的兼职蛋白,兼具ATP酶活性、蛋白水解活性和类分子伴侣活性,参与生物体内许多生理代谢的调节,在植物中与多种逆境胁迫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认为FtsH蛋白参与PSⅡ核心蛋白D1蛋白光氧化损伤的降解,是植物抵抗光抑制,修复PSⅡ正常功能的关键成分之一。大豆中还没有该基因的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在大豆中克隆ftsH基因,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转化烟
大豆重迎茬导致大豆减产、品质差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控制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投入导致大豆生产成本加大。此外黑龙江省初步解决了玉米机械收获的问题,由于玉米效益高于大豆,玉米有向黑龙江省北部推进的趋势,基于上述原因,生产上迫切需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寻找到一种融合轮作、耕作和施肥的体制和相对稳定的大豆重迎茬种植模式在生产上进行应用和推广,并有利于农业机械的配套使用,防止因频繁改变耕作制造成机械使用
大豆要丰产,播种质量是关键。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每年播种时节土壤较干旱,墒情不好加之播种粗放,苗出的不齐全,不得不进行补种或毁种。补种造成“三类苗现象”、毁种则错过最佳播种期,导致大豆产量不稳不高。本文提出“一次播种、保全苗”技术。介绍了施足基肥;早作垄,保墒情;适期播种;清种、等距单株种植等技术要点。
合理的耕作措施是调控耕层水、肥、气、热、菌至最佳状态的综合管理措施。为了筛选出适合大豆重迎茬种植的合理耕作方式,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方法,连续2年对现有的主要耕作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在重迎茬2块地上分别设置6种不同的耕作措施处理,分析土壤各种特性的变化,探索不同耕作措施对重迎茬大豆产量影响的机理。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合理氮肥运筹,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竞争能力和群体互补促进作用,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提高群体产量和效益。大豆产量、品质、植株干重以及总效益与施氮量拟合的二次曲线峰值在根瘤菌拌种和未拌种条件下所对应的最大施氮量各不相同,所以在决定具体施氮量时,需分别通过大豆产量目标、品质目标或总效益目标确定最大
2010~2011年,采用3重复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特大粒夏播菜用大豆—新大粒1号生育过程的部分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分期播种试验中,播期越早,播种到采收鲜豆荚的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5月20日播种的全生育期144d,7月20日播种全生育期94d.新大粒1号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是45~50d,结荚到采收鲜荚的时间不能少于40d。5个播期中,产量最高是7月5日播种,11518.5kg/hm2,
大豆是人类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在大豆产量相关的性状中,分枝数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分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目前有关种植密度对大豆分枝数的影响以及大豆分枝特性分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东北生态区共58个大豆品种,研究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分枝数的影响。同时结合不同品种分枝性状数据对品种的分枝特性以及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无效
大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但在生产中,草害严重影响产量。我国北部高寒地区是大豆集中产区。由于常年连作,喷施常规除草剂,导致田间杂草群落单一化,一些抗性杂草富集;另外,传统除草常将多种类型除草剂混合施用,由于拮抗,导致农药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本研究以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品系为材料,通过对田间杂草物种调查,分析不同除草方式、不同中耕方式对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以组装适合
近年来中国局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对大豆生产影响较大。本文介绍了目前在生产上的一些大豆抗旱栽培模式;化学和生物抗旱技术措施应用;以及滴灌栽培与喷灌技术应用等,对大豆抗旱栽培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为了把大豆单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特进行五元素全层施肥技术研究,以观察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五元素”复混肥是由硅、钙、氮、磷、钾等5种中、大量元素组成,本试验包含总成分含量为50%、52%、55%的3种复混肥。“全层施肥”技术是指在整地作垄前,将肥料用机械均匀的喷施于土壤表面,或用人力将肥料均匀的扬撒于土壤表面后,立即进行机械旋耕灭茬作垄,在机械旋耕灭茬过程中将肥料均匀混于20 cm深的耕作层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