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临震预报的讨论--震前两天廊坊氡气突跳

来源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震预报是挽救生命最关键的预报.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按张庆洲所著《唐山警世录》介绍,7月24日北京队华祥文、李宣瑚、张闵厚、耿庆国等皆有短临预测的时间和强度,但震中位置则泛指京津唐渤张地区.另外,根据汪成民在1976年7月27日(即唐山大震前一天)的震情汇报和讨论会上所讲:"昨天收到廊坊水氡突跳异常的报告,这种手段在海城地震中反映临震现象较好,情况值得重视."但由廊坊的异常向何处预报地震呢?据一些回忆资料所述:当时会议没有结论,只是说派车去廊坊落实氡气资料.但就在这次会议15小时后可怕的唐山大地震就发生了.本文就是按1985年提出的"震中迁移与前兆穴位"的观点来讨论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有关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些情况,也许这并不是全部.从这些情况不难看出,德阳市防震减灾局在大地震前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出色的.他们从观测到的某些异常中似乎感觉到一
本文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新构造、深部地球物理、历史地震,古建筑及现今地震活动等最新资料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2008年坝区及其附近地区具有发生7.5级左右大地震地质构造背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CCD天顶望远镜(DZT)样机.与经典天体测量仪器相比,DZT具有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及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经典的天体测量观
会议
本文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的发现及其定义,和它在地震预测中的研究实践,以及可能的物理机制,最后指出,40年的研究实践一致地表明,光学天文时纬残差震前异常可能是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研制成功的适于开展天文时纬残差观测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的一种新型天体测量望远镜——CCD天顶望远镜(Digital Zenith Telescope,DZT),此类仪器具有高精度、
本文对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提出地震预报工作必须发动群众、必须两条腿走路,专业队伍的研究和群测群防要互为补充,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跟踪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的40年间,在华北地区,发生了1979年五原6.0级、1996年包头6.4级、1998年张北6.2级3次中强地震,本文作者亲历了其预测预报的全过程;1991年6月国家地震局
1976年唐山地震漏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执行周总理的地震工作方针,没有执行“专群结合”。因此建议在全国恢复“三土”(土地磁、土地电、土应力)。主因之二,就是我国地震预
本文回顾性地讨论了1976年唐山7.8级大震的三要素预测.用静中动判据和震中迁移交会讨论了位置预测,用震源模式讨论了强度预测,用三性法、异年倍九律和震源的解锁指标讨论了发
通过邢台、河间、渤海、海城串发地震的后效影响场分析,发现每次地震都发生在前一次地震的后效异常区内.渤海地震的外围后效影响场有两个明显的异常区——辽宁熊岳与河北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