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CD44、FN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老年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胞内信号因子CD44及其配体FN在骨痂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28只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及28只二期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的第10、20、30、40天取材,对骨痴进行HE染色及CD44、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骨痂组织中CD44和FN的表达及分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在实验组中,随着骨折愈合进程的发展,软骨细胞CD44与F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对照组中,CD44与FN共同表达于骨折愈合各阶段的各区软骨细胞中.结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软骨细胞CD44、FN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二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这提示:CD44、FN在软骨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组织向骨组织演变缓慢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老年照料危机的表现:第一,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7764.9万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第二,老年人对照料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约为10%,而且这一比例呈增长态势.第三,许多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据在湖北省部分地区的调查,13%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没有稳定的照料者,超过30%的老人担心
"中华传统健身操"源于中华古代养生保健功法精粹,通过对老人、大学生等人群的研究,发现健身操具有促进身心和谐的效应.目的:探讨"中华传统健身操"对青年及老年群体的健身效应.方法:①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185例,随机分为测试组(88例)、对照组(97例),测试组习练"中华传统健身操",对照组习练"第八套广播体操",每周3次,观察4周,采用经络能量健康检测系统总结比较疗效.②选取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法对老年人衰老症状、体征以及血清SOD和MDA的含量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原则,将入组的71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隔药灸脐治疗30例,针刺治疗21例,维生素E胶九治疗20例.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隔药灸脐组与两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P<0.01);三组血清SOD含量均能非常明显提高(P<0.01),血清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经过许许多多的古圣先贤,国医药王亲身实践反复研究,用于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一门科学,本文从(1)中庸之道;(2)顺应天时;(3)力求简约;(4)不患得失;(5)寻求寄托;(6)纠正恶习;(7)相信科学;(8)低调处世;(9)辩证施养等方面论述了中医与养生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医养生方面的经验何等宝贵,在当今和未来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改良根治术切除42例,姑息性切除14例.结论:高龄乳腺癌不是手术禁忌症,通过对有合并症的高龄乳腺癌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积极性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利用心导管检查创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可以测量动脉僵硬度.如今,随着技术进步,一些非侵入性技术,也可以测量动脉僵硬程度.脉搏波速度(PWV)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好的非侵入性方法,用以测量动脉僵硬度,并且被定义为任何给定2个站点内动脉系统压力脉冲之间的速度.PWV已被广泛研究,在重大健康问题和疾病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并被认为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增强压力及其指数也反映了全身动脉树的刚度,可以通过使用压
目的:通过回顾中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文献报道,了解国内该手术方法的现状.方法:选择"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所有题目中包含"CEA"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的文献,共收录有效文献239篇.将文献中所报道的病例资料、技术细节、临床预后等信息录入数据库,然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心脏肌钙蛋白(cTnT)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危险分层的特异生化标志物,近年来开展的高敏肌钙蛋白(hs-cTnT)检测,能检测出低于传统方法所测定低限浓度10倍以下的cTnT水平,具有更强的灵敏度.一些研究显示非ACS的其他心血管疾病人群,甚至表明健康人群,hs-TnT的检出比例高于传统cTnT,并且hs-TnT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和高发人群,本文对
本文研究分析和探讨了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养老院特别是"养医结合"的养老院开设临终关怀服务区(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和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来临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老年病的死因顺位排前等因素的出现,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别于家庭、综合医疗机构、单纯养老机构的临终关怀、善终服务机构(项目)应运而生,支持和鼓励在具备一定条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年至2009年间四期纵贯跟踪调查的死亡数据,采用多层次线性模型,对子女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临终照料的影响因素及其子女间的性别差异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的出生排行次序、居住距离和父母与子女生前的代际交换都会影响子女在老年父母临终期间给予的照料水平,其影响机制因子女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代中国农村的老年人在临终期间的照料仍然主要依靠儿子,独子和独女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