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大学生用户的代表特征及其舆论影响--以大学生中微博加V的群体为研究对象

来源 :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安徽大学中通过新浪微博实名认证、微博加V的学生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来自于三类人群,分别是学生干部、学生会等组织活跃分子,校园明星、时尚达人,热衷于社会生活并乐于展示在网络上的人。这些微博加V的学生群体拥有超高的人气和大量的粉丝,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校园传统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参与舆论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舆论方向。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发挥微博加V的大学生群体在高校舆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高校普遍实行在线教学,在线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教学模式.以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为例,在线翻转课堂设计从前期分析开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
  "把关人"是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提出的,在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以其新颖的传播特性,给"把关人"理论带来巨大冲击。文章将主要阐述在微传播语境下,产生于传统大
  通过简单回顾新闻学的概念网结、逻辑线索、理论框架,解构新闻学的知识体系,以观媒介形态变革对新闻实践带来的影响,试图从学理上做一些解释。从传播革命带来的业态变革出发
  微博空间是一方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人人都享有自己的话语权。但微博中的不良言论理应受到法律的约束,肆意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有可能会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恶劣者甚至会引
  当今学术领域对新媒体的定义仍存在着"数字情结""互动情结""辩证情结",产生了一定的概念混乱和内涵缺失。从公共空间角度,我们认为其是新媒体独有的信息传播场域和意义生成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 2010年前后,各大都市报纷纷开设微博页面,在网络上抢夺受众资源。都市报与微博的结合似乎克服了传统报纸反馈不及时、互动性弱的缺点,能够使受众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重要性贯穿整个英语专业的学习中.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综合英语系列教材的文本解读模式,笔者结合接收美学中的“期待视野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极大传播影响力的信息平台,其传播影响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其在媒介接触环节中对传播内容和渠道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在保持环节中满足了受众对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劣势,影响了其健康发展,而中小企业要想谋求发展,树立品牌,促进销售,就得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国外,类似推特这样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