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震后七盘沟多级堵溃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

来源 :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导致崩塌滑坡等松散固体物源剧增,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加剧创造了基本条件.堵沟溃决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特殊,暴发突然,历时短暂,规模远大于正常泥石流,侵蚀携带能力较强,常造成重大危害.本文以汶川震区七盘沟泥石流为例,分析了泥石流的基本形成条件,详细阐述了堵溃点基本特征,重点分析泥石流多级堵溃过程,为进一步认识震后堵溃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参数取值、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探究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湿陷性的影响,以黑方台10m、20m、26m和30m埋深的Q3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线法测得土体的湿陷系数,并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合成技术获得湿陷前后的微结构图像,统计出孔隙的面积和等效半径,分析了颗粒组成及孔隙等效半径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湿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埋深增大,黑方台黄土颗粒粒径减小、大孔隙减少而中小孔隙增加,峰值对应的孔隙等效半径减小,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本文以某电厂地下水中氯化物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区含水层物质组成、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及源汇项等做简化,采用GMS软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在简化的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的点源工况下,(1)污染物平面迁移范围以泄漏点为中心呈椭圆形扩散,污染晕长轴为地下水流动方向;(2)污染物最大迁
本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马兰黄土的孔隙和颗粒微细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选取陕西泾阳、甘肃正宁和甘肃黑方台地区的原状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并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合成技术,获取了其微细结构图像,对孔隙面积、等效直径进行统计,得到黄土孔隙的定量参数.对比表明:平均粒径自西向东递减,甘肃黑方台马兰黄土最大,甘肃正宁居中,泾阳最小,而黄土孔隙平均直径甘肃正宁最小,泾阳与黑方台相近.黄土成分和结构与沉积环
以江苏某城市的垃圾炉渣为实验材料,通过标准分析筛得到粒径小于等于2mm的颗粒,将制样重复利用后的炉渣颗粒配比成不同含水率后,通过分层击实实验制成不同干密度的试样,制样干密度为ρd=1.4、1.5和1.6的试样,制样模具为高80mm、直径39.1mm.不同干密度的试样分别做龄期为3d、7d、14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中一种干密度试样在某一龄期做5组实验以降低离散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
隧洞工程是大量交通、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BIM数字化建模通常需要更多的地质勘察勘探资料作为信息化建模的基础.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少隧洞工程项目的早期设计阶段,缺乏地质勘察、勘探资料.这给此阶段的BIM设计应用带来困难,也与当前普遍存在的"项目设计周期短、需要快速提交设计产品"的现状相矛盾."乏勘察勘探条件下的BIM设计"能够解决此阶段勘探资料不足的难题,使得依托BIM设计应用快速提出可用
为了判定八里扁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断面处围岩及其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揭示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及稳定的机理,根据隧道断面ZK77+835处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建立指数函数回归模型,进行精度判定和监测数据分析,同时进行BP神经网络位移反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指数函数模型对断面ZK77+835处围岩变形值进行回归分析的精确度较高;围岩变形存在3个发展时期,从位移值和位移速率两方面可以判定,在监测15d
通过梳理施工及收集的147个工程地质钻孔,对比了洋口港地区50m以浅土体的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厘定了工程地质层序,将土体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16个亚层.综合考虑地貌单元、成因类型、土体结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将研究区划分为海积平原工程地质区、三角洲平原工程地质区和滩涂围垦工程地质区,在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结合主要持力层和不良地质体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条件
波浪会引起松砂和中等密实度的砂质海床发生液化,海床液化直接影响着海洋构筑物的安全.目前文献中常用的液化判别公式主要基于有效应力和超孔压的概念提出.在对当前文献中的4种主要液化判别准则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波浪作用下海床应力和孔压的解析解,对不同计算参数条件下4种液化判别准则得到的液化区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4种液化判别准则的适用性,主要结论为:基于海床平均有效应力的液化判别准则b,在
地震引发饱和砂土场地产生液化大变形,其中包括地表震陷造成的地面建筑不均匀沉降,尤其是饱和砂土场地液化引发侧向流滑加剧地表侧向变形,从而造成桩基和埋置管线等结构损坏.本文参照离心机试验对应的自由场地模型,基于OpenSees有限元计算平台,采用适合土体液化变形的边界面塑性本构,将三维自由场简化为一维剪切梁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地面倾角、砂土相对密实度、不同地震波特性及其峰值加速度等因素对地表侧向变形的影
杨房沟水电站右岸布置两条导流洞,导流洞施工期洞身共设置13个永久监测断面,通过已安装的多点位移计、锚杆应力计、锚索测力计获取的大量施工期监测数据及成果分析表明:导流洞洞身变形主要发生在左边墙,下层开挖施工对洞室稳定影响较大,且爆破对边墙的影响要比顶拱大.目前变质粉砂岩洞段以及转弯段左右边墙部位围岩存在应力调整,但围岩整体己趋于稳定.安全监测较好地指导了现场施工组织,为工程的顺利施工保驾护航,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