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芍药药对配伍运用探析

来源 :全国第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析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中所含芍药药对的配伍意义与临床应用,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和营益阴;配甘草,益血养阴、缓急舒挛;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止痛;配柴胡。疏肝柔木、养血调气;配枳实,宣通气血、散结止痛;配黄芩,清热坚阴;配附子,扶阳益阴;配茯苓,活血利水。本文拟对芍药的配伍意义与应用特色进行详实梳理,以冀有益于学习与运用仲景方药。
其他文献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証并治》第九篇心痛涉及心胸和胃脘部位,但从原文来看,所论胸痹和心痛都是上焦心胸病证,为上焦阳虚,阴寒上乘,阻痹胸阳所致,症状上胸痹与心痛相关,治疗上中上焦同治示人以法。因而本篇中“心痛”不论表现为心胸部还是胃脘上腹部均“胸痹”当为一病。
仲景论治腰痛,首辨外感内伤,次辨表里虚实,理法方药齐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谨遵经旨,将腰痛分为四种证型:风寒腰痛,寒湿腰痛,外寒内饮腰痛,肾虚腰痛。系统梳理仲景对其病因病机、论治特色、灵活用方的思路,以期对临床治疗腰痛有所裨益。
本文的研究结果:①通过对中外相关古《伤寒杂病论》传本考证研究表明,不同版本条文累计达1969条,比宋传本《伤寒论》和《金匾要略方论》条文合计1009条,多出960条:方1054首,比宋传本《伤寒论》和《金匾要略方论》合计载方374首,多出680首。极大的丰富了仲景医学体系内涵。  ②捋清了《伤寒杂病论》宝典传承脉络。  ③张仲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同时也是药物学家、中医护理学家、儒学家、哲学家
《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书的主要特点是把一分为二的“两书”综合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张仲景医学思想。具体来说,本书的编著体现了“三纲”、“五求”、“十项内容”,本文对书中的编著内容进行了概述。
本文简单介绍了智能版《伤寒论》的内容体系:共设计了9大项导航精读检索系统,包括:原文、方剂、对药、鉴别诊断。
“腠理”一词,在《金医要略》中见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二条:“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本文对腠理的概念,本质、功能以及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
1842年开始,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中医学在香港几乎走到消亡的边缘。回归祖国后,随着《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中医开始在香港走上了有序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香港地区中医的政策环境、中医教育、学会活动的开展以及临床现状等的概述,希望为研究香港地区中医学发展历程提供思路,也为今后香港地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历代医家对肾气丸中丹皮的作用存在不同认识,多数医家认为是清泻肝火,根据丹皮在《金匮》中的应用规律,丹皮功用当为活血化瘀。肾气丸中用干地黄、山萸肉,山药补肾阴;用桂枝、附子补肾阳,茯苓、泽泻利水,丹皮活血。正体现了仲景治疗水气病中气,血、水并治的学术思想。
合理的中药的煎服法,对于验证临床疗效十分重要。《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注重药物的煎煮和服药方法,以及药物的炮制和服药后反应、护理等问题。本文仅从《金匮要略》205首方剂中,方药的煎煮法的煎药用水、特殊煎煮法及服药方法的服药次数、服药时间,服药温度几个方面进行的探讨,这在临床中是最易忽视忽略的。仲景的学术思想是值得深思、借鉴和发扬光大。
风水一病早在《内经》就有关其病因及症状的论述,至《金匮要略》,张仲景更深入阐述了其病脉证并治,近代对于风水的研究讨论大多遵循《内经》及《金匮要略》之旨,从肺脾肾脏论治,通过研读《金匮要略》注家,总结了风水病因病机与治则,强调营卫失调的机理。由此启示,在辨治风水时,调畅营卫也是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