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所致呼吸循环衰竭致死案例分析1例

来源 :中国法医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hm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年12月8日,王某(系樊某之妻)入某县人民医院待产,12月9日娩出(剖腹产)一男婴,10日凌晨4时许,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表检验:男性新生儿尸体一具,冰冻缓解,体表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全身青紫,尸长48cm.尸斑位于肩、背、腰、臀及四肢未受压明显处,呈片状暗红色,压之不褪色.头(面)颈部:头颅无畸形,头皮无损伤,黑发,发长1cm,左额部可见头皮注射痕.双眼角膜混浊,双瞳孔不能窥视,口、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发绀,双外耳道无异常.颈(项)部:颈项部皮肤无损伤,无索沟、扼痕及压痕等.躯干部:胸部皮肤无损伤,腹部脐带残留长1cm.左侧腹股沟区可见穿刺痕.背部皮肤无损伤.肢体:四肢皮肤无损伤,四肢长骨无骨折,双手指甲及双足趾甲发绀.会阴部及肛门:会阴部及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畸形.被鉴定人樊某之子死亡后,经系统全面的尸体解剖及病理检验,发现死者患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死者的全肺组织漂浮试验为(+),全肺组织全部下沉于水底,在肺组织镜下显示大多数肺泡及肺泡管呈萎陷状态,肺泡管和细支气管壁附有一层均匀无结构嗜伊红物质等。另在脑、心、肝、脾、肾脏等组织血管中亦发现微血栓,表明出现休克已到晚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阶段。综上所述,死者系肺透明膜病所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其他文献
薛某的损伤程度。针对本案例,笔者认为被鉴定人CRAG诊断依据充足,未检见常见引起CRAG原始疾病,因此排除常见疾病引起CRAG的可能;薛某眼部外伤明确,伤后4日右眼突发视物不见,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后极部广泛灰白色水肿,黄斑区可见樱桃红斑,故由此可推断损伤机制应为外伤导致眼部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从而导致CRAG,结合被法医学检验所见,被鉴定人符合钝性外力打击后,致右眼
笔者认为不论眶内壁骨折的严重程度如何都不适用《标准》第5.2.4.f)项的规定,如有复视、眼球内陷等功能障碍,应比照其他相应条款进行评定。遵循损伤程度等级划分原则,眶内壁骨折合并鼻骨骨折、上领骨额突骨折,双侧眶内壁骨折的损伤程度均应评定为轻伤二级。
病理性鼓膜有穿孔病史,可见脓血,鼓膜穿孔呈圆形,边缘厚钝。而外伤性鼓膜穿孔有外伤史,鼓膜周围、外耳道有血迹或血痴,鼓膜穿孔呈不规则裂隙状或梭形,边缘菲薄。当然外伤性穿孔的这些特征,是在外伤后越早特征越明显,否则五到六天以后可逐渐演变成类圆形或圆形边缘光滑的干性穿孔,所以要尽早检验伤情,及时固定证据,才能反映客观真实情况,是保证鉴定结论公正性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真正
在司法鉴定中的多数鼻部骨折往往影响肇事者的民事赔偿及刑事责任,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确定鼻部骨折的类型及性质是司法鉴定极其关键的一部分,而明确诊断又涉及到X光、CT检查设备的局限性、检查操作及检查人的配合程度、个人的诊断认知水平的差异等矛盾。鉴定人要熟悉鼻部的正常解剖结构、细小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变异,采用轴位、冠状位及VR三维重建,必要时加矢状位处理,结合受伤史、法医临床检验,排除鼻部细小
在摩托车死亡事故中,准确区别谁是驾驶员的问题是公安交通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摩托车由于其具有高速、开放、缺少保护设施和稳定性差等特点,并且事故中乘员常被抛离车体.本文笔者就下列摩托车事故案例,结合人员损伤,分析摩托车驾乘人员的运动过程并对涉案当事人致伤方式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
笔者所在辖区交通发达,国道、省道交汇,交通事故频发.因此,不少不法分子利用制造交通事故达到伤害目的,以减轻责罚.所以,在鉴定过程中对交通事故真伪的甄别至关重要.比较2012年至2016年损伤程度鉴定结论为轻伤以上的案件.数据显示:在损伤较严重的案件中,伤害案件与交通事故的发案率同比均无明显下降.
在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导致的肢体瘫是一种常见的损害后果,鉴定时首先应分清因果关系。本案中,医院病历资料及法医阅片均提示被鉴定人受伤当日即出现颅脑外伤,且符合新鲜损伤表现,分析认为其左颖部为直接外伤,右颖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属于对冲性损伤。本案中,被鉴定人既往存在残疾,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鉴定方案是对被鉴定人本次外伤前、后左上肢的伤残等级分别进行评定,即被鉴定人目前的实际残疾相当于《道路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是皮肤软组织损伤,其中挫伤后发生急性皮肤坏死的情况较少见,而坏死后果的产生原因,常常受到赔付方乃至法官的质疑.本文结合法院委托鉴定的案例,对伤后皮肤坏死的伤病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本例有明确的外伤史,损伤在前,坏死在后,皮肤坏死属于损伤性疾病,符合组织细胞坏死的病理学规律。因此,皮肤坏死与交通事故损伤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损伤为直接因果关系中的完全作用,依照粤鉴协[2014]12号文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伤及面颅骨造成视神经损伤进而视力损害的,由于视神经的损伤其部位的隐蔽性、损伤机理的复杂性,应在外伤史的基础上,依据检眼镜、VEP,CT、及MRI等的检查,并与其他视神经的疾病鉴别后作出鉴定结论。
本文就鸣正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一起摩托车事故,结合涉案人员损伤与车辆和树木等痕迹检验比对结果,分析摩托车司乘人员的运动过程并对涉案当事人致伤方式进行推断,为桦甸市人民法院量刑审判提供证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