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戒台寺抢险加固

来源 :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戒台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马鞍山北麓,距京城35km.始建于隋开元年间(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风景秀丽.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美誉.寺内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潭柘因泉胜,戒台以松名.寺内有国家级保护古树88棵,早在明清时期,戒台寺十大奇松就已闻名天下,古人称"古树倚睛峰,鳞老作虬龙,神州第一坛,律人海意禅".2004年7月一场大雨之后,寺院内建筑物和地坪开始出现裂缝,当年9月复建千佛阁挖基时,发现了一道长大裂缝从东北角穿过,为慎重起见复建工程不得不暂停.此裂缝从西围墙进寺,分别穿过大悲殿→真武殿→牡丹院→千佛阁遗址→大雄宝殿→加蓝殿→鼓楼→出山门殿后,经停车场进入东侧自然沟,最宽处达250mm,地裂缝所经之处,建筑物出现局部下沉或拉裂,而且变形持续发展,有些殿堂不得不落地保存.本文介绍了北京戒台寺抢险加固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哈工大在该领域各方向的研究进展.
某学校10号、11号、12号三幢学生公寓为5层砖混结构,长43.44m,宽9.12m,高度16.0m.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整板基础.在竣工验收前沉降观测时发现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三幢楼全部向北倾斜,倾斜率分别为8.5‰、5‰、8.7‰,已超过规范要求,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及正常使用,必须进行纠倾加固.学校原计划安排新学生即将入住,为减少社会负面影响,要求施工期间二层以上学生宿舍保证正常使用,这
新兴县县城位于新兴江中下游,为新兴江的冲积平原区.其地层构成,除地表有1.5~3.0m黄褐色的粉质黏土层外,其下部多有1.0~8.0m不等厚度的淤泥或淤泥质土.该层含水量多大于70%,为高压缩土层.早期建造的民用建筑物,很少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供设计人员采用,多凭表观经验确定地基土的强度,导致一些建筑物建造在较厚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上,地基沉降变形明显.当建筑物基础范围内的软弱层厚度分布不均匀时,会产
随着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来建设的高速公路由于一些原因,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行车要求,这样就需要对一些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其中跨越高速公路的桥梁改造无疑是改造中最大的难点,由于净空不足,许多桥梁都有被超高车辆刮擦的现象,危及了桥梁的安全,采用桥梁整体顶升技术则是解决公路净空不足的理想方法之一.安徽省某高速公路上的三座桥梁的整体顶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其显著标志是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建设许多宽直的公路和城市道路,这就使一些已建房屋成为建路的障碍.是拆还是移?技术上与经济上谁更合适?这促使了建筑物平移工作的展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总结,在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平移与拆除重建相比较可节省资金1/3~1/2,节省工期1/2~2/3,且对环保亦很有好处.另外,建筑物平移从技术上也逐渐完善,积累了许多经验教
湖北省荆州市某宾馆为砖混纵横墙混合承重结构.因原设计没有考虑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需将原建筑⑦~⑩轴间一、二层改造成消防通道.改造后宾馆平面图和立面图如图5.22.1、图5.22.2所示.本文介绍了砖混结构无支承墙体托换技术.
目前,在我国旧房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底下若干层承重墙打通形成大空间的情况.托梁换柱指的就是以新的局部框架结构来代替被拆除的承重墙,承受上部墙体的重量和各层楼面荷载,它受力明确,传力合理,有效地满足了大空间平面尺寸建筑功能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托梁换柱施工技术在砖混结构房屋改造中的运用.
某大型商场位于市中心地区,两面临街,另两面与相邻建筑物较近.该建筑物建于1996年,原为7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3238m2,1~3层为商业用房,4~7层为办公用房,后改为简易仓库,层高只有3m.因扩大经营需要,业主需对大厦内部进行改造,拆除原5、6两层结构,在4层和原7层之间新浇筑一层结构板,这样原4层和新5层层高均为4.5m,满足商场使用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正大商厦"是笔者近年完成的几项砖混结构楼房有代表性的改、扩建工程."正大商厦"原是一个"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建筑面积3164m2,有118个小房间的老式办公楼,现改、扩建成建筑面积达4237m2的营业楼(图5.20.1),为业主赢得了700多万元的利润.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武汉大学老理学院是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组成部分,1936年建成,距今已有60多年.该建筑于1993年被武汉市公布为"武汉市历史优秀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该建筑建造年代久远,建造至今尚未进行大的修缮.今发现在其两侧的东南楼(三层)和西南楼(二层)破损、老化严重,主要结构受力构件均出现严重破损.两楼建筑面积共约2500m2,结构型式均为钢筋混凝土内框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