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杂交中稻稻谷产量与整精米率双高组合的鉴定研究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2010年换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川东南现行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对供试组合的产量水平和整精米率状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Ⅱ优498、Ⅱ优084、Ⅱ优7号和冈优188,其产量水平均在650kg/667m2以上,整精米率在国标3级以上,属产量和整精米率皆相对较高的组合,可供川东南生态区大面积推广。进一步指出选育产量和整精米率皆高的组合的可能性较小,但选育相对较高的组合是完全可能的。
其他文献
研究了瑞士乳杆菌上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6024 经热激修饰后,与干酪成熟相关的生化性质变化及其对Cheddar干酪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经70℃、10s的热激处理后,在10%脱脂乳中经32℃、6h培养后,其产酸能力仅为6.4%,而与干酪成熟密切相关的平均氨肽酶活力,仍有约25%的保留。热激处理后的菌株加入到干酪中对其组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干酪可溶氮水平有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生存有一个微生态环境,当菌群失调,也就意味着微生态环境的失调。人类易感染疾病除病菌外,重要的还是人体自身的问题。因此防治疾病的主动权在人类自己手里。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疾病的防御要强于感染后的药物治疗。防御是首选的手段,各种防御、改善人体菌群、增强机体防御机能的保健品、食品、乳品纷纷涌现。据营养学家介绍,功能性低聚糖集营养保健食疗于一体,在乳品中添加会起到
@@随着对母乳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和要幼儿配方奶粉研究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功能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得到揭示,乳磷脂就是其中之一。在美国磷脂被称为“brain food”大脑的食物,就是因为它与脑部的发育及运作息息相关。它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体的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及神经系统中,也存在于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中。尽管在母乳中占绝大多数的脂类是甘油三酸酯类,但就生理功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磷脂,就婴幼儿的生
目的:通过使用最新研制的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应用在生鲜奶微生物检测中以期替代国标法。方法:通过用国标法做生鲜奶微生物检验出带菌量和用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检验出生鲜奶的活性值对比试验,利用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基于带菌量和活性值呈线性相关关系,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含量。结果:生鲜奶的带菌量和活性值呈线性相关关系,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1.0245X-597.28.结论:微生物活性快速检测仪适用于
@@奶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面对“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我省奶业的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我省奶业及乳品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提高龙江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是值得领导和业内人士认真研究思考的课题。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明清时期就广泛种植阿萨姆茶(tea plant (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云南省现有古茶园4万hm2,老树茶是指由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所产鲜叶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台地茶是指采制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建立的密植条栽茶园,云南省现有该类茶园近20万hm2。
@@茶饮料以其天然、健康和方便的特点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国茶饮料行业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绿茶饮料品质不稳定,容易出现汤色褐变。绿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汤中叶绿素的分解以及茶多酚氧化,其色泽也会不断加深,出现汤色变暗、变黄甚至发褐,而汤色的这些变化虽然对茶饮料的营养价值影响较小,但是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茶饮料的购买欲望。
总结了香稻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了香稻香味的遗传规律及其基因定佗和分子标记,阐述了香稻香味的化学组成与香稻香味检测方法,论述了生态环境因素对香稻香味的影响,探讨了我国香稻研究的发展前景,认为今后的香稻研究应以高产、多抗和优良米质性状为改良目标,加强香稻产业高产保优栽培和加工技术及其香稻基础理论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香稻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
对106个北方杂交粳稻组合产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可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组合产量同时改善其品质。
围绕着超高产,回顾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几种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而分析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系统理论和途径,探讨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在大面积推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