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锋对流云系的人工引晶催化数值试验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广东省2004年3月31日到4月1日的冷锋降水天气过程正确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向云中引入人工冰晶研究了催化效应,结果表明:催化使地面雨量在催化后30 min开始增加,80 min时达到峰值,120 min时减小到最小值,催化效果可以延长到催化后10个小时,随着自然云的消散而结束.在云体发展早期冷云降水过程还没有启动之前引入人工冰晶的催化效果优于云体发展接近成熟时的催化效果,而只由催化剂量的不同造成的增雨差异较小.人工冰晶的引入,使得大量过冷雨滴快速转变为霰粒,霰粒通过淞附云水和碰并雨滴过程增长,使降水提前发展,之后霰粒的融化使地面雨量增加.催化引起云中潜热释放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云中的热力场和动力场,说明"静力催化作用"和"动力催化作用"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内蒙古中部25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3年3~8月间所有发生降水日的24小时降水量、每天四个时次(北京时02、08、14、20时)的云量、云状和天气类型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
本文对内蒙古人影中心地空通信系统的建设目的、意义和系统依托的通信平台(北斗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且扼要描述了系统开发所实现的功能以及未来开发的一些设想.
近来,青藏高原已逐渐被世界科学家确认为"地球的第三极",据此,本文讨论的极地变化与人类未来的内涵就是南极、北极与青藏高原变化与人类未来. 本文分两部分:极地变化与人类未
会议
本文利用ISCCP D2云资料、内蒙古116个气象站地面降水资料,NCEP同化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云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内蒙古地区云水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可
会议
本文利用耦合新的显式方案的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采用高分辨率套网格方案和适当的物理过程,对2002年7月22日08时到23日08时的一次强梅雨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引入冰晶,模
会议
内蒙古自1987年6月22日首次用飞机人工增雨协助森林扑火以来,多次执行同样任务,多次采用"双区播云"技术.即在靠近火区的上风方,按常量播云,离火区稍远(60-100km)的上风方,过量播云
会议
本文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和其他行业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开发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人影作业涉及范围广、受周边环境影响大、作业机动性高等特点的业务特色和工作实际初步探
会议
本文利用2005年5月1~31日地基双波段微波辐射计积分液水含量资料与EOS/MODIS云产品的云光学厚度进行相应计算,得出云光学厚度与液水含量的关系式.可利用此经验关系式与MODIS卫
本文利用NCEP/NCAR全球1948~2003年共56年月平均再分析网格点(2.5°×2.5°)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川渝地区(100~110°E,25~35°N)空中水资源的逐年变化特征、时空分布、水汽输送特征
会议
本文利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单站地基GPS观测数据,对2006年5月21日在该站上风方实施的两次火箭人工增雨个例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单站地基GPS上空层状云在影响过程开始后2到3小时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