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生电荷调控的高活性光催化纳米材料的合成策略及机制探讨

来源 :第十五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uan898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纳米氧化物吸附氧气能力差、和氧化物可见光激发的高能电子利用率差等显著影响材料光催化活性的科学问题,通过利用磷酸、氢氟酸和硼酸等无机酸表面修饰策略提高了纳米氧化物如TiO2和Fe2O3等和纳米结构晶态碳(如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对氧气的吸附;又利用宽带隙纳米氧化物如TiO2和ZnO等复合改性可见光响应的纳米氧化物如Fe2O3和BiVO4等,显著地提高了可见光激发的高能电子的利用率。通过以上策略,研发了系列高活性的氧化物基半导体等光催化纳米材料。同时,重点利用气氛可控的和时间分辨的表面光伏技术、瞬态吸收光谱、光电化学测试、氧气程序升温脱附和羟基自由基测试等,深入地揭示了所采用的以上策略显著地改善了材料光生电荷分离状况的关键机制。这将为进一步发展高活性的环境光催化纳米材料等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介绍课题组近两年来在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稀土氧合团簇、稀土锗氧团簇及硼氧团簇等氧合团簇化学领域取得的相关进展。
基于特定自旋拓扑结构新颖功能材料的设计与组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配体设计、功能基元组装等方法 我们得到了系列稀土配合物,研究了其结构和磁性,重点探讨了配合物的弛豫行为和自旋拓扑特性[1-3]。研究结果 对单分子磁体弛豫行为调控及新型磁性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议
金属团簇的结构复杂、金属原子和配体众多,其可控合成具有挑战性。通过发展直接还原法,能够实现金银纳米团簇的控制合成。研究发现,团簇的外围配体可以不仅控制着团簇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还对团簇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配体保护的金银纳米团簇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团簇形成的因素,通过前体的选择、配体的设计、反应条件的调节,实现金银纳米团簇的可控合成,并实现了部分团簇的宏量合成,为进一步探讨这些团簇在发光、催
光动力治疗作为一种用光激活的癌症治疗手段问世,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利用光-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药效的生物医药的应用平台。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光敏剂依旧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难题,比如如何降低生物背景吸收,实现深度的光动力治疗;在保持足够药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用药量,以避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体内肿瘤的乏氧微环境容易使癌细胞产生耐PDT效果,并增加PDT治疗后癌症复发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基于Ru(Ⅱ)、
顺铂及其衍生物主要通过引起DNA损伤来发挥其活性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发展策略之一。在生物分子水平上,G-四链体(G4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s)和雷帕霉素受体蛋白(mTOR)作为有前景的抗癌靶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开发了一系列自组装Pt(Ⅱ)配合物,可选择性地结合人体端粒G4,并稳定特定的G4构型。这些Pt(Ⅱ)配
具有大的磁电响应、低的操作电场(或磁场)和室温操作温度是磁电耦合材料应用的关键[1,2]。本文中,作者基于室温多极轴分子基铁电材料合成了首例分子基磁电复合材料。该分子基磁电复合材料的磁电效应研究表明:在 Hdc = 275 Oe 和 Hac = 39 kHz 下,其室温下的磁电电压系数到达186 mV cm-1 Oe-1,为室温分子基磁电复合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是一种主要基于钼、钨、钒、铌、钽的多金属氧簇化合物,具有多样化的分子结构、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质和可调变的能级带隙.近年来发现,多酸可作为电子受体和光生电荷传输媒介,不仅能捕获半导体材料中的光生电子以促进电荷分离,而且具备有效的光生电荷传输功能.目前,多酸已经在光催化、光电化学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显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本课题组在基于多酸/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应用方
随着当前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信息量以指数级方式增长,高密度信息记录体系制备成为社会和技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铁磁相(或者L10相)铂基合金纳米粒子(如FePt,CoPt,Co3Pt 等)因其高矫顽力和化学稳定优势,成为下一代信息高密度垂直磁记录体系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如何快速低成本制作基于L10 相合金纳米粒子的磁记录器件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传统的无机合成方法需要后退火处理,并伴随烧结
基于配位超分子的组装理念,利用“自下而上”的构筑策略,在有序配位空间内,合理预设、配置和优化金属与配体的多中心结构与光功能基元,组装具有多组分、多功能特性的金属-有机发光材料。通过从微观配位空间到宏观配位空间的合理设计与调控,实现了光功能配合物在异质结超晶格、超薄二维片、各向异性单晶材料等不同状态下多模式发光机制的调控与光学器件应用模型的构筑。上述研究既体现了配位超分子作为结构组装平台的独特空间集
双稳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在两个(或多个)状态下稳定存在,而且在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些性质也会在两个状态间可逆变化[1]。因此,双稳态材料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应用前景。从双稳态转变的微观机理来看,双稳态的存在和转变主要来源于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两种。如果赋予双稳态分子额外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则双稳态的转变可能伴随着其它性质的转变,从而获得多功能的双稳态材料[2,3]。我们近期在电子结构双稳态和分子结构双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