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及师资培训:跨文化实质与基本思考点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必须实现从象牙塔式旧路子向课堂互动型新模式的战略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必要性来自于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实质,来自于国际汉语习得过程中"学"对"教"所特有的期待,来自于教学法运作对跨文化教学意识和跨文化施教能力的特定需求,也来自于对传统型师资培训路子的局限和不足进行超越的紧迫性.强调跨文化意识与国际汉语课堂习得过程相结合,与教师施教能力相结合,与教学法运作相结合,与教师专业素质相结合,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这是汉语国际传播多快好省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The growing scholarships of the loosely defined "post-humanist studies" in North American academia bring many new perspectives and important questions to humanity studies in general and to the study o
会议
今天学者确信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不是空口主张.中俄联系是从17世纪中起在很多方面不断保持的.不过,俄中文化交流情况并不简单又具有很大的特色.报告里作者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汉学家的理论与表示实现这些理论的实际情况,研究的重点是异地风味与思想交流的概念。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也可视为武侠小说的范畴,但不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它对唐人传奇,甚至是史汉、先秦的侠的传统有所承继,本身亦有其自我的发展.文章论述了:首先,《水浒传》究是「讲史演义」,还是「英雄传奇」,或者就是侠义(武侠)小说,前者以历史的演绎为主体,中者以塑造英雄人物为核心,后者则以虚构为的江湖世界.其次,《水浒传》人物,究竟是英雄好汉,或是侠客,还是盗贼?也颇值得探究.其三,《水
"人类纪"与全球资本主义、现代性、工业化和非工业化的进程一同主宰地球历史以来,为全球生态体系制造了一系列致命物质.本文力图考察政治和科学话语、文学和视觉体裁对那些作者称为"人类纪毒品"的物质成份,如化肥、塑料和后工业废料的写作和展现. 人们与这些物质间以食品、生计、便利而建立的种种"亲密关系"深刻展现了当代人类生存的巨大分裂,那就是,人们一方面在不同等级上是环境灾难的牺牲品,而同时又是环境灾难的唯
纪行赋在两汉煟然勃兴并卓成一体,不仅体现在赋家作品的创作数量上,更体现在诸凡主题内容、体裁结构、遣词用典、精神风貌等诸文体表征共同构成了赋在纪行文学中的书写机制(convention),以致后世作家推尚模范、笔耕不辍.本文旨在对起自《诗经》,迄至西汉刘歆(约前53-公元23年)《遂初赋》的这一段被之千载的纪行赋最终诞生的全景进行回顾,引介作为生发纪行赋源头的《诗经》、《楚辞》及汉初骚赋中涉及行旅文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的提出对于包括乔姆斯基本人在内的诸多生成语法学家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来看,"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中所蕴含的三个重要论断都是不成立的.该假定不能成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把疑问词是否移位和疑问助词的使用与否这两个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的语法手段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非此即彼的跨语言类型比较.此外,旨在建立一种仅仅解释特指问句的句子标示类型的做法存在根本性的偏差,更
本文在综述有关外语教学模式主要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言教学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对课堂教学模式从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思考,就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阶段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比较通用的、基本框架式的宏观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宏观外语教学模式,即:相关背景导入呈现—控制性及半控制性练习—无控制自由实际运用。该模式在交流方面提倡交互式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学
为了解高中课改初期起始年级英语学科的总体情况,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全省部分高中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高一英语教师情况;2.教学资源配备情况;3.教研活动开展情况;4.教学实施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此次问卷调查提出转变观念,理解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等建议.
在不同的语体中语法现象的分布存在着差异,语法规律的适用性也有差别,语法具有明显的语体特征,称之为"语体语法"(Grammar of Style).语体语法存在于各种语法现象中,当然也包括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特别是"被"字句一直是热点研究问题,研究角度多样化,但充分考虑语体因素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通过考察发现,有标被动句在具体使用中有一些语体特征,在不同语体中存在使用差异以及不同标记被动句的语体适应
数词的产生源于人类计数的需要,其基本功能也就是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由于与社会的生产、生活、运作紧密相连,数词这种语言符号在运用过程中便产生了功能变异,即不是用于计数,而是成为人们借以表达思想观念、形象思维等的工具,从而拓展了数词的表达功能.汉语中,数词在许多情况下并非确指,而是泛指,即表示模糊意义。汉语中,有些数词句法上作主语或宾语,成为谓语陈述的对象或动词关涉的对象,代指人、事或物,所指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