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来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 年2 月22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发布,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9 大核心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9 大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对学生以及教师提出了要求。对于“核心素养”,在国际上也是一个热点话题,国际上研究者普遍认可“21 世纪核心素养”的理念,即人类社会为迎接21 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一个教育理念。数学欣赏涵盖了数学知识和方法、数学思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数学美等领域,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洞察力、创造力和科学理性精神,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积累沉淀下来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优秀文化风格的一种反映,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整个东方文明的标志,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几经沉浮,却始终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给我们民族以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启迪我们的智慧
《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年版2011)》明确规定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王宁先生在《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中也这样说到:“汉字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使全民了解和正确使用汉字,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奠基性工程。”顾黄初先生说:“生命始于交流,交流促进思维,思维催生感悟,这是生
诗歌是小学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而且可以促进小学生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14 条规定: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这里提到了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传统应用题有大部分是条件充分,解题策略单一,结论唯一,生活背景高度理想化,人为设计意味很浓,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在不断扩充。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博士于1989 年提出公众科学素养三个标准:①对科学知识的掌握;②对科学方法的掌握;③对科学精神的掌握。科学素养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通公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公众认识科学活动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从有了提问开始,关于提问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的探讨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历史的更迭变迁,对于提问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但课堂提问始终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途径之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容量大、速度快,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泛。知识的大量涌入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实施
21 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的总量成几十倍的速度增长,而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有限的。知识的无限与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从国际教育改革的现状看,学生的发展成为关注的中心,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领域,而有效的教学互动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主要途径,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对传统作业,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学化学作业是当下提出的一种新概念,从内容设计和评价方式上都体现着新课程观念。作业是学生课堂教学时间的延伸,是教师和学生自身对学习情况的评价的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态来探索化学世界之美,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获得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形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
当前的教学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但是却很难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传统教学思想。虽然,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课堂实施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疲于赶教材,课中没有给细细体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似乎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等体验的机会,但多会迫于时间紧张,草草收场,流于形式。另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