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组织YKL-40的表达变化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组织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表达变化,探讨YKL-40在大鼠SE后海马神经元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SE模型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SE模型,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选择SE后3h、6h、12h、24h、72h为研究时间点,取大鼠海马组织为研究部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p38MAPK在Aβ25-35诱导大鼠不同脑区的表达以及依达拉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Aβ225-35分别诱导SD大鼠及原代海马神经元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和细胞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组后设置生理盐水组、AD组、抑制剂组和共同抑制剂组.
会议
目的:收集全世界迄今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系统评价降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纳入标准:选取叶酸对比安慰剂、叶酸+维生素B12/B6对比安慰剂或叶酸+维生素B12加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用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痴呆)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
会议
目的:观察血浆肿瘤坏因子转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的水平在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和非痴呆对照者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本项研究包括153例AD患者,120例非痴呆对照者,5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98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因子转化酶活性检测采用荧光强度法,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
会议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被认为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老年性痴呆(AD)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是AD的早期阶段.MCI病人以每年10%~15%的速度发展为AD,是正常老年人发生AD的10倍.
会议
目的: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检查不同年龄离退休干部认知损害情况,比较组间差异,并比较与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检查结果间差异.方法:选择333例≥6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共分两组:<80岁老年组(A组,n=94),≥80岁高龄组(B组,n=239),进行MMSE、MoCA量表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认知损害情况.
会议
目的:分析仅有意识障碍的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笔者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8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漶者均表现为突然"失神",动作停止,两眼发直,呼之不应,但不跌倒,面色无改变,也无不自主、无意识的动作,发作后可继续原来的活动.
会议
目的:目前认为耐药性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差异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类复杂疾病.散发耐药性癫痫患者的遗传背景差异主要表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针对耐药机制假说相关基因的一些研究发现,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家族的编码基因ABCC2与ABCB1,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的编码基因SCNlA与SCN2A,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α1亚单位编码基因GABRA1的某些SNPs可能与抗癫痫药物(
会议
目的:探讨反射性癫痫的大脑局部皮层诱发机制.方法:分析反射性癫痫患者21例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结合文献探讨反射性癫痫的发作起源区.结果:反射性癫痫的发作起源均有相应大脑皮层的代表区.结论:反射性癫痫的发作可能均有局灶性起源区.
会议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2009年诊断癫痫,3-4次/年.丙戊酸钠0.2日3次治疗2年,临床发作基本控制,脑电图没有完全正常,希望生育.小剂量开始逐渐替换为拉莫三嗪片50 mg日2次.漏服药物,仍有发作,脑电图在界限性和轻度异常之间变化,维持1年没有临床发作.
会议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能否通过抑制核因子-kB(NFkB)从而降低癫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9)、BBR 10 mg/kg(BBR10组,n=9)、BBR20mg/kg (BBR20组,n=9)、BBR 40 mg/kg (BBR40, n=9)癫痫干预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