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消融后不典型房扑

来源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颤消融后房速是一种重要的促心律失常并发症。心律失常的机制在仅进行了电学指导的肺静脉隔离的患者常常是由于肺静脉局灶或微折返,在这些部位注意避免缝隙出现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在同时进行了线性消融的患者,以及存在显著的左房病变的患者,常为围绕二尖瓣环或同侧肺静脉的大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扑。对任何预防性的线性病变(二尖瓣峡部线,左房顶部线)证实电学阻滞对于预防术后心动过速非常重要。左房功能可以预测房颤消融后的复发。当心动过速真正发生,初始治疗考虑暂时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因为这些房性心动过速大约1/3随着时间逐渐恢复和减少。对消融术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详尽的三维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可有助于对房速的定位,并指导消除心动过速的操作方法。近来研究表明,在随访中需要多次消融达到恢复窦律,平均每例患者需要2.1-2.3次手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完善术前评估房颤及术后房速复发的预测指标,研究改良房颤消融术式,以减少房颤的再发和房性心动过速的出现。
其他文献
Brugada综合征(BrS)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属于家族性原发心电疾病,典型心电图表现有"三联征":右束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呈穹窿形或马鞍形抬高、T波倒置,患者常
会议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是表现为心电图上右胸导联(V1~V3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无结构性心脏病,心源性猝死风险增高的一类遗传性综合征.自1992年该综合征被首次描
会议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亦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有时
会议
Brugada综合征是以潜在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和心脏性猝死(SCD)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自从1992年由Brugada兄弟报道Brugada综合征以来,该病已经从一种少见病发展成为年轻人猝死的常
会议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以运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双向型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的恶
会议
遗传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病包括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和心肌病.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主要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
会议
Marshall静脉(vein of Marshall,VOM)和Marshall韧带(ligament of Marshall,LOM)的基础和临床电生理已经被电生理学家关注几十年.它们的功能早已超越左上腔静脉的残存物,涉及
会议
住院治疗费用是房颤患者的大部分诊疗费用开销。美国在房颤患者的紧急管理中倾向于保守治疗,而加拿大倾向于积极主动,进而影响两国之间住院率的差异,使美国房颤患者较加拿大患者
目前仅有限的研究聚焦于IAST,发现IAST与AF患者的左心房电解剖重构显著相关,与整体EAT显著相关,在PeAF患者中更为明显。三维电解剖标测发现房间隔的CFAEs出现率始终较高,近期的临
会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明显心房结构重塑、电重塑和收缩功能改变.整个病程中心房纤维化的出现和进展是其标志性结构改变,并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