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2013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博物馆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理念之中.然而不管对于传统博物馆还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博物馆而言,博物馆深入观众的基础是展示理念、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尤其是展示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以及展示设计之中,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本文主要研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博物馆数字化展陈设计平台,介绍博物馆设计与展览系统思路,重点研究并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文博展陈设计的概念以及高沉浸度呈现方式.本文提出一种博物馆展陈辅助设计平台的概念。利用可视化语言和游戏引擎,编制友好的陈列设计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利用高沉浸感的头盔显示设备进行设计效果的动态展示。用户利用该平台可以依次对文物展台布置、文物摆放位置、灯光方位等各个方面进行自由设计和优化,并利用头盔显示技术对设计效果进行实时的动态自由展示。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平台,能够给现有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改观,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繁重重复的绘制工作由计算机代为完成,大大缩短了设计的周期,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精确控制。
其他文献
科技馆,以形象的展品,互动的实验讲解等方式向大众宣传科学知识,以使大众学科学、懂科学、信科学、用科学为目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络科普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网络科普是以网络为传播平台,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的科普活动.网络科普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其更丰富的展现形式、更有力的视觉效果和更多学科的讲述以及娱乐性,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对年轻人尤其如此,虚拟博物馆、数字
科技馆在科学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主体,成为科普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最开始的博物馆发展到现在的科学技术馆,科普事业进程十分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科普技术也在不断地以新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图书、报纸、新闻媒体、广播、广电、科普展览等形式,都是由受众被动地选择科普传播.到21世纪,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无时无刻发挥它的能量。通过网络来传递科学信息,使网络在科技馆体系成为一
作为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科技馆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组织各种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近年来,为适应各地区科普教育发展的需要,全国科技馆数目不断增加.然而,科技馆科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观众的受益程度,而不仅是看科技馆数目和观众人数的多
为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刚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使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也能享受到多种形式的科普公共服务,中国科协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无论是新启动的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还是之前运作比较成熟的科普大篷车项目,都是辐射基层的流动科普巡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完善辐射基层的流动科普巡展,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当代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指出,流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馆的建设使用,特别注重利用科技馆来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理解.说到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但国民怎样才能够更直接和更近距离地了解科学和认识科学呢?这就需要科普展馆打破常规的单一对外展览模式,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小型的流动科技馆带到群众中去、带到基层中去,并将其范围通过不同渠道延伸出去.笔者主要就此展开论述.目前,已有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流动科
青少年科普工作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发展、科技兴国的时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如科普资源投入不足,各地区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科普设施匮乏,科普队伍人力资源不足.如何拓展思路,成为科普工作者工作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广西"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例,探讨科技馆如何利用高校雄厚的人力和活动资源,加强针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合作,探索科普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以期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欲和需求程度日益加深,提高全民素质,做好科学普及逐渐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个必然要求.科技馆的建设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科技馆的形式、内容也逐步向多元化发展,除了综合科技馆、专业科技馆、主题科技馆等,一种没有固定场所,展示手段形式更为丰富的流动科技馆也应运而生.毫无疑问,流动科技馆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产物,它
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庞大的科技馆体系正在形成.从云计算技术的视角探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模式,将有助于科技馆提升科普辐射力,促进体系建设的动态扩展.科技馆体系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系统,采用“混合云”方式设计的集成动态基础架构,将分散的科普资源、科普需求、科普能力及科普服务进行整合,通过系统功能模块来实现资源整合,并能够及时处理更多的信息,如馆校结合、合作开发、科普中介、综合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正是担负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将很难被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我国科技馆公益事业作为朝阳产业,所遇的困难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展品缺少思想内涵、缺乏特色,造成参观人数的递减等问题,影响科普传播效果.归根结底,科技馆文化建设及展示内容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融合地方特色,因此如何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馆对今后科
每两年一届的"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综合学术研讨活动.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四届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每次出版一本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的论文有199篇."数字博物馆发展的阶段性回顾"是由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组织的专项课题,其总结报告发表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