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对植物源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jizh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喷雾法初步测定了采自云南省玉溪市新、老烟区的烟草蚜虫种群对6种植物源杀虫剂的毒力,并进行了两个烟蚜种群的3种主要解毒代谢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老烟区玉溪市新平县新化乡(采用常规化学防治)的田间烟蚜种群相比,采自新烟区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的烟蚜种群对上述6种药剂更加敏感.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1%苦皮藤素水乳剂、2%除虫菊素水乳剂、除虫菊浸膏6种制剂对峨山烟蚜种群和新平烟蚜种群的LC50分别为2.356mg/L和4.288mg/L、5.640mg/L和11.927mg/L、1.642mg/L和3.155mg/L、2.529mg/L和2.736mg/L、6.632mg/L和509.615mg/L、15.053mg/L和482.249mg/L;新平烟蚜种群对0.5%藜芦碱可溶液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苦参碱水剂种群的耐药性为峨山烟蚜种群的1.820倍、2.115倍和1.924倍,新平烟蚜种群对2%除虫菊素水剂和浸膏的耐药性为峨山烟蚜种群的76.842倍和32.037倍,1%苦皮藤素水乳剂对两个烟蚜种群的毒力差异不大.峨山烟蚜种群和新平烟蚜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P450的比活力分别为0.764 4±0.285 8 nmol/(μg pro/min)和2.072 4±0.652 4 nmol/(μg pro/min)、4.823 0±0.753 2 nmol/(μg pro/min)和6.444 4±0.820 2 nmol/(μg pro/min)、2.356 3±0.596 0EU/(μg pro/min)和4.048 2±1.477 9 EU/(μg pro/min),两个烟蚜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差异不大,分别为0.016 6±0.000 9nmol/(μg pro/min)和0.013 6±0.002 1nmol/(μg pro/min),而新平烟蚜种群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P450比活力均高于峨山烟蚜种群,分别为峨山烟蚜种群的2.711倍、1.336倍和1.718倍.本项试验结果将为当地烟草蚜虫防控中植物源杀虫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抽象绘画已经有了百年历史,以至于很多人开始质疑抽象绘画的当代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某些中国当代抽象绘画,就会发现它们背后的哲学基础完全不同。正是哲学基础或者自
  昆虫体内有三大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通常,三者在机体内共同发挥作用.作为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保护酶,谷胱甘肽过氧化
会议
铝基和镁锂基合金都是轻合金,在轻量化要求的工业领域有着诱人的前景。然而铝基和镁锂基合金的工业制备多采用对掺法和金属热还原法,本论文用熔盐电解共电沉积的方法直接制备
  在玉米田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调查释放后松毛虫赤眼蜂两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玉米心叶末期亚洲玉米螟食叶级别及收获前玉米螟对玉米
会议
本论文以烟台百佳水产公司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采样,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性腺周年发育情况进行鉴别,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三种类固醇合成酶相关基因
  病原菌效应子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植物免遭病原菌侵染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植物体内的互作蛋白对效应子的识别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实验室从水稻病原真菌稻
会议
micro RNA(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段长度在18-25nt的非编码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生理等过程。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靶基因mRNA结合,降解靶标mRNA或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调控植物生理进程。PLEIOTROPIC REGULATORY LOCUS 1(PRL1)是具有保守WD40结构域的RNA结合蛋白,参与miR
学位
  在内蒙古科尔沁丘陵草甸草原,采用田间罩笼方法观察了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B.Bienko),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和素色异爪蝗(Eucho
会议
  为明确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饲喂法、浸卵法等研究了烟碱对红脉穗螟不同虫态的生物活性及对幼虫和蛹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碱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
  以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小麦浅耕播种和机械化跨区作业等为主的耕作制度,具有缩短农忙时间、提高耕作效率、减少污染、减少机械作业成本等优点,也加重了小麦土传病害
会议